右侧
国内最专业的黑客技术博客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网络黑客 > 正文

包含穴的定位和主治的词条

作者:hacker发布时间:2022-07-18分类:网络黑客浏览:128评论:1


导读:目录:1、人体的穴位有哪些主治重点?2、血海穴如何定位,有何作用?3、中医常用穴位的定位和主治要点是什么?4、人体穴位的位置和作用是什么?5、标准头穴线的...

目录:

人体的穴位有哪些主治重点?

每个穴位都能主治局部病,同时它的主治范围又或大或小的都能主治邻近部位的疾病。在头面躯干方面的穴位,几乎全部以主治局部或邻近部疾病为主,如胸部的穴位大抵都能治胸部(包括内脏)疾病,腹部的穴位大抵都能治腹部(包括内脏)疾病,面部的穴位大抵都能治面部疾病,头部的穴位、面部近耳区的穴位分别可以治头部和耳部疾病,胸部和腹部的穴位可以治胸、腹部疾患……等等。

四肢的穴位,尤其是肘膝以下的穴位,除了具备上述的主治局部和邻近部疾病的功能外,同时还具有治疗远距离的头面及躯干部位疾病的效能,这种特殊功能是和经络的作用分不开的,例如手三阴经的四肢穴位可以治疗胸部的疾病、手三阳经的四肢穴位可治头部疾病等。

血海穴如何定位,有何作用?

血海穴位于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主治月经不调,崩漏,经闭,瘾疹,湿疹,丹毒,生理不顺、膝盖疼痛、更年期障碍(更年期综合症)、生理痛等。该穴为人体足太阴脾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

简易取穴法:患者屈膝,医者以左手掌心按于患者右膝髌骨上缘,二至五指向上伸直,拇指约呈45度斜置,拇指尖下是穴。对侧取法仿此。

在股骨内上髁上缘,股内侧肌中间;有股动、静脉肌支;布有股前皮神经及股神经肌支,这就是血海穴位。血海穴是人体穴位之一,位于膝盖上方。对其按摩或针灸可治疗痛经、荨麻疹、产妇酸痛等症,女士午饭前按摩还可帮助祛除面部雀斑。

扩展资料:

名称释义:

1.血海。血,受热变成的红色液体也。海,大也。该穴名意指本穴为脾经所生之血的聚集之处。本穴物质为阴陵泉穴外流水液气化上行的水湿之气,为较高温度较高浓度的水湿之气,在本穴为聚集之状,气血物质充斥的范围巨大如海,故名。

2.百虫窝。百,数量词,形容多也。虫窝,虫之所生之地也。百虫窝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其特性为湿热。本穴物质为聚集而成的脾经之气,性湿热,而本穴所应的时序、地域又为长夏的中土,是百虫的产生之时和繁衍之地,故名百虫窝。

3.血郄。血,指穴内物质为血也。郄,孔隙也。血郄名意指本穴的血液运行出入为细小之状。本穴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云气,其性既湿又热,是血的气态物存在形式。穴内气血物质的出入为水湿云气,水湿云气折合为血则其量较小,如从孔隙中出入一般,故名血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血海穴

中医常用穴位的定位和主治要点是什么?

穴位,学名腧穴,指人体经络线上特殊的点区部位,中医可以通过针灸或者推拿、点按、艾灸刺激相应的经络点治疗疾病。

1.尺泽

定位: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主治:咳嗽,气喘,咳血,小儿惊风,急性吐泻,肘臂挛痛。

操作:直刺0.8~1.2寸,或点刺出血。

2.列缺

定位: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简便取穴双手虎口交叉,食指指尖所指处)

主治:头痛,项强,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口眼歪斜,牙痛。

操作:向上斜刺正0.5~0.8寸。

3.少商

定位:拇指桡侧指甲根角旁约0.1寸。

主治:咽喉肿痛,高热,昏迷,癫狂,鼻衄。

操作: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4.商阳

定位:示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旁0.1寸。

主治:齿痛,咽喉肿痛及五官疾患,热病、昏迷。

操作: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5.合谷

定位: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半握拳取穴)

主治:头痛,齿痛,目赤肿痛,口眼歪斜,耳聋,经闭,滞产,无,发热恶寒,无汗,多汗。

操作:直刺0.5~1寸。

6.手三里

定位:在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处。

主治:肘臂无力,上肢不遂,腹痛,腹泻,腹胀,齿痛,颊肿。

操作:直刺0.8~1.2寸。

7.曲池

定位: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主治:手臂痹痛,半身不遂,瘾疹,热病,癫狂,腹痛,吐泻,高血压,咽喉肿痛,齿痛。

操作:直刺0.5~1寸。

8.肩髃

定位:肩峰端下缘,当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三角肌上部中央。臂外展或平举时,肩部出现两个凹陷,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

主治:肩臂挛痛,上肢不遂,瘰疬。

操作:直刺或向下斜刺0.8~1.5寸。

9.迎香

定位: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开约0.5寸,当鼻唇沟中。(微笑当鼻辰沟中正中央,略向上刺)

主治:鼻塞,口歪,鼻衄,胆道蛔虫。 操作:略向内上方刺或平刺0.3~0.5寸。

10.四白

定位: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

主治:目赤痛痒,目翳,眼睑润动,头痛,眩晕,口眼歪斜,面肌痉挛。 操作:直刺0.3~0.5寸。

人体穴位的位置和作用是什么?

人体穴位位置和作用

一、头部穴位正面

1、印堂穴

位置:两眉头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健脑醒神,安神定志,明目开窍。适用于前头痛、目眩、眼疾、感冒、精神疲乏、失眠、鼻炎、高血压等病症。

感觉:按压有酸胀感。

2、迎香穴

位置:鼻翼外旁开5分,鼻唇沟内。

主治:清热散风,宣通鼻窍,预防感冒。适用于感冒、鼻炎、鼻塞、嗅觉不灵、口眼歪斜等病症。

感觉:局部按压有胀感。鼻子不闻香臭,经按压有“通气”感。

3、水沟穴(人中穴)

位置:在人中沟上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二交点处。

主治:常用于小儿惊风、中暑、中风、面神经麻痹、急性腰扭伤的治疗与急救。

4、睛明穴

位置:目内眦旁上方0.1寸处。

主治:常用于目疾病的治疗与保健。

5、攒竹穴

位置:在眉头,当眶上切迹处。

主治:常用于头痛、目眩、眉骨痛、目赤肿痛、视物不清、流泪、口眼歪斜等病症的治疗与保健。

二、头部穴位背面

1、百会穴

位置:头顶正中,两耳尖直上与头正中线交叉点处。

主治:升阳固脱,振奋阳气,清热开窍,健脑通络。适用于健忘失眠、精神不振、头昏脑胀、目眩耳鸣、中气下陷、内脏垂脱、头痛、高血压、中风、久泄等病症,为人体阳气聚会之气。

感觉:局部按压有微胀感。

2、风池穴

位置:颈项后枕骨下,与乳突下缘相平,项肌外侧凹陷处。

主治:袪风解表,清头明目,通脑活络。适用于颈项强痛,头痛眩晕、失眠健忘、高血压、风湿病等病症。对发热恶寒、热病汗不出、目赤痛、鼻塞、鼻衄、耳聋气闭、耳鸣、牙痛、中风昏迷、口眼歪斜等病的疗效也非常显著。

感觉:局部按压有酸胀微痛感。

3、完骨穴

位置:在耳后乳突后下方凹陷中,与风府穴平。

主治:常用于头痛、颈项强痛、口眼歪斜、牙痛、面颊肿痛等疾病的治疗与保健。

三、头部颈部穴位

1、太阳穴

位置:眉梢与外眼角之间,向后移1寸凹陷处。

主治:醒脑明目,袪风镇痛,清堵除烦。适用于头痛头晕、偏头痛、神经衰弱、感冒、视物不清、口眼歪斜等病症。

感觉:局部按压有酸胀感,重按较痛,有时向四周发散。

2、下关穴

位置:颧弓下缘,下颚切迹之间的凹陷处,闭口取穴。

主治:下颚关节炎、面颊肌肤麻木、口眼歪斜、上牙痛、耳鸣耳聋等病症。

3、颊车穴

位置:下颌角前上方约一横指处,咬牙时,咬肌隆起处。

主治:适用于下牙痛、牙关紧闭、腮腺炎、口眼歪斜等病症。

4、翳风穴

位置:在耳后乳突前下方,平耳垂后下缘的凹陷处。

主治:常用于耳聋、耳鸣、牙痛、颞颌关节病、面神经麻痹等疾病

标准头穴线的定位和主治方法是什么?

(一)额区

1.额中线在额部正中发际内,自发际上0.5寸,即神庭穴向下针1寸(图8-118)。主治神志病,头、鼻、舌、咽喉病,如神昏、失眠、头痛、鼻塞、目赤、咽痛等。属督脉经。

2.额旁1线

在额部额中线外侧,直对目内眦角,自发际上0.5寸,即眉冲穴沿经向下针1寸(图8-118)。

主治肺、支气管、心脏等上焦病证,如咳嗽、胸痛、感冒、气喘、失眠、眩晕、心悸怔忡、胸痹心痛等。属足太阳膀胱经。

3.额旁2线

在额部额旁1线的外侧,直对瞳孔,自发际上0.5寸,即头临泣穴沿经向下针1寸(图8-118)。主治脾、胃、肝、胆、胰等中焦病证,如胃痛、脘痞、泄泻、腹胀、胁痛等。属足少阳胆经。

图8-118头皮针标准化方案额区

4.额旁3线在额部额旁2线的外侧,直对目外眦角,自头维穴内侧0.75寸处,即本神穴与头维穴之间发际上0.5寸,向下针1寸(图8-118)。

主治肾、膀胱、生殖系统等下焦病证,如遗精、阳痿、癃闭、尿频、遗尿等。属足少阳胆经和足阳明胃经。

(二)顶区

1.顶中线

在头顶部正中线,自百会穴向前至前顶穴(图8-119)。主治腰腿足病症,如瘫痪、麻木、疼痛、脱肛、阴挺、尿频、眩晕、头痛等。属督脉。

2.顶颞前斜线在头部侧面,即自前顶穴起,止于悬厘穴的连线(图8-119)。将全线分五等份,上1/5治疗对侧下肢瘫痪,中2/5治疗对侧上肢瘫痪,下2/5治疗对侧中枢性面瘫、运动性失语、脑动脉硬化。该线贯穿督脉、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阳胆经。

3.顶颞后斜线

在头部侧面,位于顶颞前斜线之后,与之相距1.5寸,在百会穴与曲鬓穴的连线上(图8-119)。将全线分五等份,上1/5治疗对侧下肢感觉异常,中2/5治疗对侧上肢感觉异常,下2/5治疗对侧头面部感觉异常。贯穿督脉、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阳胆经。

4.顶旁1线在头顶部,位于顶中线外侧,距顶中线1.5寸,即自承光穴起沿经往后针

图8-119头皮针标准化方案顶区

1.5寸(图8-120)。主治腰腿足病症,如下肢瘫痪、麻木、疼痛等。属足太阳膀胱经。

5.顶旁2线

在头顶部,顶旁1线外侧,距顶中线2.25寸处,即自正营穴起沿经往后针1.5寸(图8-120)。主治肩、臂、手的病症,如上肢瘫痪、麻木、疼痛等。属足少阳胆经。

(三)颞区

1.颞前线

在头部侧面,颞部两鬓内,即自颔厌位起,止于悬厘穴的连线(图8-120)。

主治偏头痛、运动性失语、周围性面瘫及口腔疾病等。属足少阳胆经。

2.颞后线

在头部侧面,颞部耳尖直上方,即自率谷穴起,止于曲鬓穴的连线(图8-120)。主治偏头痛、眩晕、耳聋、耳鸣等。属足少阳胆经。

图8-120头皮针标准化方案颞区

(四)枕区

1.枕上正中线

在枕部,为枕外粗隆上方正中的垂直线,即自强间穴起至脑户穴的连线(图8-121)。主治眼病、腰脊痛。属督脉。

2.枕上旁线

在枕部,与枕上正中线平行,距枕上正中线0.5寸(图8-121)。主治皮质性视力障碍、白内障、近视等。属足太阳膀胱经。

3.枕下旁线

在枕部,为枕外粗隆两侧向下的2寸长的垂直线,即自玉枕穴起止于天柱穴的连线(图8-121)。主治小脑疾病引起的平衡障碍、后头痛等。属足太阳膀胱经。

图8-121头皮针标准化方案枕区

公孙穴的定位

公孙穴的定位是在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

公孙穴主治:

1. 胃痛,呕吐,腹痛,腹泻,痢疾等脾胃肠腑病证;

2. 心烦,失眠,狂证等神志病证;

3. 逆气里急,气上冲心(奔豚气)等冲脉病证。

公孙穴配伍

1、配丰隆、中魁、膻中,有健脾化痰的作用,主治呕吐痰涎,眩晕不已。

2、配解溪、中脘、足三里,有健脾化食,和中消积的作用,主治饮食停滞,胃脘疼痛。

3、配束骨、八风,有通经活络的作用,主治足趾麻痛。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公孙穴

标签:穴的定位和主治


已有1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 访客

    访客  评论于 2022-07-18 09:10:41  回复

    。属督脉经。2.额旁1线在额部额中线外侧,直对目内眦角,自发际上0.5寸,即眉冲穴沿经向下针1寸(图8-118)。主治肺、支气管、心脏等上焦病证,如咳嗽、胸痛、感冒、

欢迎 发表评论:

网络黑客排行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