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hacker发布时间:2022-07-08分类:黑客教程浏览:174评论:3
足少阳胆经起于瞳子髎穴、止于足窍阴穴,左右各44穴。
本经循行路线:足少阳胆经起于由外眼角起,上行至额角,下耳后、沿颈旁行于手少阳三焦经之前,至肩上退后,交出手少阳三焦经后入缺盆。由耳后分出支脉1入耳中、走耳前,至外眼角后。由外眼角分出支脉2下行大迎穴,会合手少阳三焦经至眼下,下行过颊车穴至颈部,会合于缺盆,由此下行胸中,过膈肌络于肝、属于胆,沿胁里出气街(腹股内动脉处)绕阴部毛际横向进入髋关节。本经主干(直行脉)由缺盆下行腋下,沿胸侧过季胁,向下会合于髋关节部,向下沿大腿外侧出膝腓侧下行腓骨头前,直下至腓骨下端,下出外踝之前,沿足背入第4足趾外侧。由足背分出支脉3入足大趾趾缝间,沿第1跖骨与第2跖骨间出趾端,回转来通过爪甲出趾背毫毛部接足厥阴肝经。
本经所主病候:外经——偏头痛,颔痛,目痛,腋下肿,瘰疠,沿胸、胁、肋、髋、膝外侧、小腿外侧等经脉所过部位的疼痛,汗出振寒,疟疾。
内脏——胁下痛,口苦,嗳气,呕吐。
本经主治病证:头面疾患、神志疾患、妇科疾病。
瞳子髎(足少阳胆经穴)
主治:头痛,目赤,目痛,怕光羞明,迎风流泪,远视不明,内障,目翳,口、眼歪斜。
听会(足少阳胆经穴)
主治:耳鸣,耳聋,聤耳流脓,齿痛,下颌脱臼,口、眼歪斜,面痛,头痛。
上关(足少阳胆经穴)主治:头痛,耳鸣,耳聋,聤耳,口、眼歪斜,面痛,齿痛,惊痫,瘈 。
颔厌(足少阳胆经穴)主治:偏头痛,眩晕,目外眦痛,齿痛,耳鸣,惊痫,瘈 。
悬颅(足少阳胆经穴)主治:偏头痛,面肿,目外眦痛,齿痛,耳鸣。
悬厘(足少阳胆经穴)主治:偏头痛,面肿,目外眦痛,耳鸣,上齿痛。
曲鬓(足少阳胆经穴)主治:偏头痛,颔、颊肿,牙关紧闭,呕吐,齿痛,目赤肿痛,项强不得顾,目外眦痛,耳鸣。
率谷(足少阳胆经穴)主治:偏头痛,眩晕,呕吐,小儿惊风,目痛。
天冲(足少阳胆经穴)主治:头痛,齿龈肿痛,癫痫,惊恐,瘿气,颈项强痛。
浮白(足少阳胆经穴)主治:头痛,颈项强痛,耳鸣,耳聋,齿痛,瘰疠,瘿气,臂痛不举,足痿不行。
头窍阴(足少阳胆经穴)主治:头痛,眩晕,颈项强痛,胸、胁痛,口苦,耳鸣,耳聋,耳痛,齿痛,瘿气。
完骨(足少阳胆经穴)
主治:头痛,颈项强痛,颊肿,喉痹,龋齿,口、眼歪斜,癫痫,疟疾,齿痛,瘿气。
本神(足少阳胆经穴;足少阳胆经、阳维脉交会穴)主治:头痛,目眩,癫痫,小儿惊风,颈项强痛,胸、胁痛,半身不遂。
阳白(足少阳胆经穴;足少阳胆经、阳维脉交会穴)主治:头痛,目眩,目痛,目外眦疼痛,眼睑 动,雀目,口、眼歪斜。
头临泣(足少阳胆经穴;足少阳胆经、阳维脉交会穴)主治:头痛,目眩,目赤痛,流泪,目翳,鼻塞,鼻渊,耳聋,小儿惊风,热病,癫痫,目痛。
目窗(足少阳胆经穴;足少阳胆经、阳维脉交会穴)主治:头痛,目眩,目赤肿痛,远视,近视,面浮肿,齿龋肿,小儿惊痫,项强。
正营(足少阳胆经穴;足少阳胆经、阳维脉交会穴)主治:头痛,头晕,目眩,唇吻强急,齿痛,目痛,项强。
承灵(足少阳胆经穴;足少阳胆经、阳维脉交会穴)主治:头痛,眩晕,目痛,鼻渊,鼻衄,鼻窒,多涕,项强。
脑空(足少阳胆经穴;足少阳胆经、阳维脉交会穴)主治:头痛,颈项强痛,目眩,目赤肿痛,鼻痛,耳聋,癫痫,惊悸,热痛。
风池(足少阳胆经穴;足少阳胆经、阳蹻脉、阳维脉交会穴)主治:头痛,眩晕,颈项强痛,目赤痛,目泪出,鼻渊,鼻衄,耳聋,气闭,中风,口、眼歪斜,疟疾,热病,感冒,瘿气。
肩井(足少阳胆经穴;足少阳胆经、阳维脉交会穴)主治:肩、背痹痛,手臂不举,颈项强痛,乳痈,中风,瘰疠,难产,诸虚百损。
渊腋(足少阳胆经穴)主治:胸满,胁痛,腋下肿,臂痛不举。
辄筋(足少阳胆经穴)主治:胸、胁痛,喘息,呕吐,吞酸,腋肿,肩、臂痛。
日月(足少阳胆经穴;募穴——胆)主治:胁肋疼痛、胀满,吞酸,呕吐,呃逆,黄疸,胸、胁痛,胃脘痛。
京门(足少阳胆经穴;募穴——肾)主治:肠鸣,泄泻,腹胀,腰、胁痛,水肿,腰痛,胁痛。
带脉(足少阳胆经穴;足少阳胆经、带脉交会穴)主治: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疝气,腰、胁痛,腹痛。
五枢(足少阳胆经穴;足少阳胆经、带脉交会穴)主治:阴挺,赤白带下,月经不调,疝气,少腹痛,便秘,腰、胯痛。
维道(足少阳胆经穴;足少阳胆经、带脉交会穴)主治:腰、胯痛,少腹痛,阴挺,疝气,带下,月经不调,水肿。
居髎(足少阳胆经穴;足少阳胆经、阳蹻脉交会穴)主治:腰、腿痹痛,瘫痪,足痿,疝气。
环跳(足少阳胆经穴)主治:腰、胯疼痛,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遍身风疹,挫闪腰痛,膝、踝肿痛不能转侧,脚气。
风市(足少阳胆经穴)主治:中风,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遍身搔痒,脚气。
中渎(足少阳胆经穴)主治:下肢痿痹、麻木,半身不遂,脚气。
膝阳关(足少阳胆经穴)主治:膝膑肿痛,腘筋挛急,小腿麻木,鹤膝风,脚气。
阳陵泉(足少阳胆经穴;合穴;八会穴之筋会;胆之下合穴)主治: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膝肿痛,脚气,胁肋痛,口苦,呕吐,黄疸,小儿惊风,破伤风。
阳交(足少阳胆经穴;足少阳胆经、阳维脉交会穴;阳维脉郄穴)主治:胸、胁胀满、疼痛,面肿,惊狂,癫疾,瘈 ,膝、股痛,下肢痿痹,膝、胫痛,胸、胁痛。
外丘(足少阳胆经穴;郄穴)主治:颈项强痛,胸、胁痛,下肢痿痹,癫疾,小儿龟胸,脚气,胁肋痛,癫狂。
光明(足少阳胆经穴;络穴)主治:目痛,夜盲,乳胀痛,膝痛,下肢痿痹,颊肿。
阳辅(足少阳胆经穴;经穴)主治:偏头痛,目外眦痛,缺盆中痛,腋下痛,瘰疠,胸、胁、下肢外侧痛,疟疾,半身不遂。
悬钟(足少阳胆经穴;八会穴之髓会)主治:半身不遂,颈项强痛,胸、腹胀满,胁肋疼痛,膝、腿痛,脚气,腋下肿,胸、胁痛,腰、腿痛。
丘墟(足少阳胆经穴;原穴)主治:颈项痛,腋下肿,胸、胁痛,下肢痿痹,外踝肿痛,疟疾,疝气,目赤肿痛,目生翳膜,中风偏瘫。
足临泣(足少阳胆经穴;俞穴;八脉交会穴——通带脉)主治:偏头痛,目外眦痛,目眩,乳痈,瘰疠,胁肋痛,疟疾,中风偏瘫,痹痛不仁,足跗肿痛。
地五会(足少阳胆经穴)主治:头痛,目赤痛,耳鸣,耳聋,胸满,胁痛,腋肿,乳痈,胻痛,足跗肿痛。
侠溪(足少阳胆经穴;荥穴)主治:头痛,眩晕,惊悸,耳鸣,耳聋,目外眦赤痛,颊肿,胸、胁痛,膝、股痛,胻酸,足跗肿痛,疟疾。
足窍阴(足少阳胆经穴;井穴)
主治:偏头痛,目眩,目赤肿痛,耳鸣,耳聋,喉痹,胸、胁痛,足跗肿痛,多梦,热病。
〔定位〕在耳前,下关直下,当颧弓的上缘凹陷处。
〔解剖〕在颞肌中;有颧眶动、静脉;布有面神经的颧眶支及三叉神经小分支。
〔主治〕头痛,耳鸣,耳聋,聤耳,口眼喎斜,面痛,齿痛,惊痫,瘛疭。
〔配伍〕配肾俞、翳风、太溪、听会治老年人肾虚耳鸣耳聋;配耳门、合谷、颊车治下颌关节炎、牙关紧闭。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附注〕手少阳、足阳明之会。
(4) 颔厌 GB4 Hàn yàn
〔定位〕在头部鬓发上,当头维与曲鬓弧形连线的上四分之一与下四分之三交点处。
〔解剖〕在颞肌中;有颞浅动、静脉额支;布有耳颞神经颞支。
〔主治〕头痛,眩晕,目外眦痛,齿痛,耳鸣,惊痫。
〔配伍〕配悬颅治偏头痛;透悬颅、悬厘,配外关、风池治眩晕。
〔刺灸法〕直刺0.3-0.4寸;可灸。
〔附注〕手少阳、足阳明之会。
(5) 悬颅 GB5 Xuán lu
〔定位〕在头部鬓发上,当头维与曲鬓弧形连线的中点处。
〔解剖〕在颞肌中;有颞浅动、静脉额支;布有耳颞神经颞支。
〔主治〕偏头痛,面肿,目外眦痛,齿痛。
〔配伍〕配颔厌、治偏头痛;配曲池、合谷治热病头痛。
〔刺灸法〕向后平刺0.5-0.8寸;可灸。
(6) 悬厘 GB6 Xuán lí
〔定位〕在头部鬓发上,当头维与曲鬓弧形连线的上四分之三与下四分之一交点处。
〔解剖〕在颞肌中;有颞浅动、静脉额支;布有耳颞神经颞支。
〔主治〕偏头痛,面肿,目外眦痛,耳鸣,上齿痛。
〔配伍〕配鸠尾治热病偏头痛引目外眦;配束骨治癫痫。
〔刺灸法〕向后平刺0.5-0.8寸;可灸。
〔附注〕手、足少阳,阳明之会。
(7) 曲鬓 GB7 Qū bìn
〔定位〕在头部,当耳前鬓角发际后缘的垂线与耳尖水平线交点处。
〔解剖〕在颞肌中;有颞浅动、静脉额支;布有耳颞神经颞支。
〔主治〕偏头痛,颔颊肿,牙关紧闭,呕吐,齿痛,目赤肿痛,项强不得顾。
〔配伍〕配风池、太冲治目赤肿痛;配下关、合谷、太冲治疗头痛、口噤不开。
〔刺灸法〕向后平刺0.5-0.8寸;可灸。
〔附注〕足太阳、少阳之会。
(8) 率谷 GB8 Shuài gǔ
〔定位〕在头部,当耳尖直上入发际1.5寸,角孙直上方。
〔解剖〕在颞肌中;有颞动、静脉顶支;布有耳颞神经和枕大神经会合支。
〔主治〕头痛,眩晕,呕吐,小儿惊风。
〔配伍〕配印堂、太冲、合谷治小儿急慢惊风、眩晕、耳鸣;配合谷、足三里治流行性腮腺炎。
〔刺灸法〕平刺0.5-1寸;可灸。
〔附注〕足太阳、少阳之会。
(9) 天冲 GB9 Tiān chōng
〔定位〕在头部,当耳根后缘直上入发际2寸,率谷后0.5寸。
〔解剖〕有耳后动、静脉;布有耳大神经支。
〔主治〕头痛,齿龈肿痛,癫痫,惊恐,瘿气。
〔配伍〕配目窗、风池治头痛。
〔刺灸法〕平刺0.5-1寸;可灸。
〔附注〕足太阳、少阳之会。
(10) 浮白 GB10 Fú bái
〔定位〕在头部,当耳后乳突的后上方,天冲与完骨的弧形连线的中三分之一与上三分之一交点处。
〔解剖〕有耳后动、静脉分支;布有耳大神经之分支。
〔主治〕头痛,颈项强痛,耳鸣,耳聋,齿痛,瘰疬,瘿气,臂痛不举,足痿不行。
〔配伍〕配风池、行间治偏头痛、目赤肿痛;配听会、中渚治耳鸣、耳聋;配肾俞、太溪、耳门治耳鸣、耳聋。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附注〕足太阳、少阳之会。
(11) 头窍阴 GB11 Tóu qiào yīn
〔定位〕在头部,当耳后乳突的后上方,天冲与完骨的弧形连线的中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一交点处。
〔解剖〕有耳后动、静脉之支;布有枕大神经和枕小神经会合支。
〔主治〕头痛,眩晕,颈项强痛,胸胁痛,口苦,耳鸣,耳聋,耳痛。
〔配伍〕配强间治头痛;配只支沟、太冲、风池治肝胆火盛之偏头痛或巅顶痛。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附注〕足太阳、少阳之会。
(12) 完骨 GB12 Wán gǔ
〔定位〕在头部,当耳后乳突的后下方凹陷处。
〔解剖〕在胸锁乳突肌附着部上方,有耳后动、静脉之支;布有枕小神经本干。
〔主治〕头痛,颈项强痛,颊肿,喉痹,龋齿,口眼歪斜,癫痫,疟疾。
〔配伍〕配风池、大杼治疟疾;配风池治癫疾僵仆;配风池、合谷治风热上犯喉痹、齿痛、痄腮、口歪。
〔刺灸法〕斜刺0.5-0.8寸;可灸。
〔附注〕足太阳、少阳之会。
(13) 本神 GB13 Běn shén
〔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上0.5寸,神庭旁开3寸,神庭与头维连线的内三分之二与外三分之一交点处。
〔解剖〕在额肌中;有颞浅动、静脉额支和额动、静脉外侧支;布有额神经外侧支。
〔主治〕头痛,目眩,癫痫,小儿惊风,颈项强痛,胸胁痛,半身不遂。
〔配伍〕配前顶、囟会、天柱治小儿惊痫;配水沟、太阳、合谷、大椎、天柱、百会治中风不省人事、小儿惊风。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附注〕足太阳、阳维之会。
(14) 阳白 GB14 Yáng bái
〔定位〕在前额部,当瞳孔直上,眉上1寸。
〔解剖〕在额肌中;有额动、静脉外侧支;布有额神经外侧支。
〔主治〕头痛,目眩,目痛,外眦疼痛,雀目。
〔配伍〕配太阳、睛明、鱼腰治目赤肿痛、视物昏花、上睑下垂。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附注〕足太阳、阳维之会。
(15) 头临泣 GB15 Tóu lín qì
〔定位〕在头部,当瞳孔直上入前发际0.5寸,神庭与头维连线的中点处。
〔解剖〕在额肌中;有额动、静脉;布有额神经内、外支会合支。
〔主治〕头痛,目眩,目赤痛,流泪,目翳,鼻塞,鼻渊,耳聋,小儿惊痫,热病。
〔配伍〕配阳谷、腕骨、申脉治风眩;配肝俞治白翳;配大椎、腰奇、水沟、十宣治中风昏迷癫痫;配大椎、间使、胆俞、肝俞治疟疾。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附注〕足太阳、少阳、阳维之会。
(16) 目窗 GB 16 Mù chuāng
〔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上1.5寸,头正中线旁开2.25寸。
〔解剖〕在帽状腱膜中;有颞浅动、静脉额支;布有额神经内、外侧支会合支。
〔主治〕头痛,目眩,目赤肿痛,远视,近视,面浮肿,上齿龋肿,小儿惊痫。
〔配伍〕配关冲、风池治头疼;配陷谷治面目浮肿。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附注〕足少阳、阳维之会。
(17) 正营 GB17 Zhèng yíng
〔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上2.5寸,头正中线旁开2.25寸。
〔解剖〕在帽状腱膜中;有颞浅动、静脉顶支和枕动、静脉吻合网;布有额神经和枕大神经的会合支。
〔主治〕头痛,头晕,目眩,唇吻强急,齿痛。
〔配伍〕配阳白、太冲、风池治疗头痛、眩晕、目赤肿痛。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附注〕足少阳、阳维之会。
(18) 承灵 GB18 Chéng líng
〔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上4寸,头正中线旁开2.25寸。
〔解剖〕在帽状腱膜中;有枕动、静脉分支;布有枕大神经之支。
〔主治〕头晕,眩晕,目痛,鼻渊,鼻衄,鼻窒,多涕。
〔配伍〕配风池、风门、后溪治鼻衄。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附注〕足少阳、阳维之会。
(19) 脑空 GB19 Nǎo kōng
〔定位〕在头部,当枕外隆凸的上缘外侧,头正中线旁开2.25寸,平脑户。
〔解剖〕在枕肌中;有枕动、静脉分支;布有枕大神经之支。
〔主治〕头痛,颈项强痛,目眩,目赤肿痛,鼻痛,耳聋,癫痫,惊悸,热病。
〔配伍〕配大椎、照海、申脉治癫狂痫证;配风池、印堂、太冲治头痛、目眩;配悬钟、后溪治颈项强痛。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附注〕足少阳、阳维之会。
(20) 风池 GB20 Fēng chí
〔定位〕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解剖〕在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附着部之间的凹陷中,深层为头夹肌;有枕动、静脉分支;布有枕小神经之支。
〔主治〕头痛,眩晕,颈项强痛,目赤痛,目泪出,鼻渊,鼻衄,耳聋,气闭,中风,口眼歪斜,疟疾,热病,感冒,瘿气。
〔配伍〕配合谷、丝竹空治偏正头痛;配脑户、玉枕、风府、上星治目痛不能视;配百会、太冲、水沟、足三里、十宣治中风。
〔刺灸法〕针尖微下,向鼻尖方向斜刺0.5-0.8寸,或平刺透风府穴;可灸。
〔附注〕足少阳、阳维之会。
(21) 肩井 GB21 Jiān jǐng
〔定位〕在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
〔解剖〕有斜方肌,深层为肩胛提肌与冈上肌;有颈横动、静脉分支;布有腋神经分支,深层上方为桡神经。
〔主治〕肩背痹痛,手臂不举,颈项强痛,乳痈,中风,瘰疬,难产,诸虚百损。
〔配伍〕配足三里、阳陵泉治脚气酸痛;治疗乳腺炎特效穴。
〔刺灸法〕直刺0.5-0.8寸,深部正当肺尖,慎不可深刺;可灸。
〔附注〕足少阳、阳维之会。
(22) 渊腋 GB22 Yuān yè
〔定位〕在侧胸部,举臂,当腋中线上,腋下3寸,第4肋间隙中。
〔解剖〕有前锯肌和肋间内、外肌;有胸腹壁静脉,胸外侧动、静脉及第四肋间动、静脉;布有第四肋间神经外侧皮支,胸长神经之支。
〔主治〕胸满,肋痛,腋下肿,臂痛不举。
〔配伍〕配大包、支沟治胸肋痛、肋间神经痛。配条口透承山、天宗、臑俞治肩关节周围炎。
〔刺灸法〕斜刺0.5-0.8寸。
(23) 辄筋 GB23 Zhé jīn
〔定位〕在侧胸部,渊腋前1寸,平乳头,第4肋间隙中。
〔解剖〕在胸大肌外缘,有前锯肌,肋间内、外肌;有胸外侧动、静脉;布有第四肋间神经外侧皮支。
〔主治〕胸肋痛,喘息,呕吐,吞酸,腋肿,肩臂痛。
〔配伍〕配肺俞、定喘治胸闷喘息不得卧;配阳陵泉、支沟治胸胁痛。
〔刺灸法〕斜刺0.5-0.8寸;可灸。
(一)额区
1.额中线在额部正中发际内,自发际上0.5寸,即神庭穴向下针1寸(图8-118)。主治神志病,头、鼻、舌、咽喉病,如神昏、失眠、头痛、鼻塞、目赤、咽痛等。属督脉经。
2.额旁1线
在额部额中线外侧,直对目内眦角,自发际上0.5寸,即眉冲穴沿经向下针1寸(图8-118)。
主治肺、支气管、心脏等上焦病证,如咳嗽、胸痛、感冒、气喘、失眠、眩晕、心悸怔忡、胸痹心痛等。属足太阳膀胱经。
3.额旁2线
在额部额旁1线的外侧,直对瞳孔,自发际上0.5寸,即头临泣穴沿经向下针1寸(图8-118)。主治脾、胃、肝、胆、胰等中焦病证,如胃痛、脘痞、泄泻、腹胀、胁痛等。属足少阳胆经。
图8-118头皮针标准化方案额区
4.额旁3线在额部额旁2线的外侧,直对目外眦角,自头维穴内侧0.75寸处,即本神穴与头维穴之间发际上0.5寸,向下针1寸(图8-118)。
主治肾、膀胱、生殖系统等下焦病证,如遗精、阳痿、癃闭、尿频、遗尿等。属足少阳胆经和足阳明胃经。
(二)顶区
1.顶中线
在头顶部正中线,自百会穴向前至前顶穴(图8-119)。主治腰腿足病症,如瘫痪、麻木、疼痛、脱肛、阴挺、尿频、眩晕、头痛等。属督脉。
2.顶颞前斜线在头部侧面,即自前顶穴起,止于悬厘穴的连线(图8-119)。将全线分五等份,上1/5治疗对侧下肢瘫痪,中2/5治疗对侧上肢瘫痪,下2/5治疗对侧中枢性面瘫、运动性失语、脑动脉硬化。该线贯穿督脉、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阳胆经。
3.顶颞后斜线
在头部侧面,位于顶颞前斜线之后,与之相距1.5寸,在百会穴与曲鬓穴的连线上(图8-119)。将全线分五等份,上1/5治疗对侧下肢感觉异常,中2/5治疗对侧上肢感觉异常,下2/5治疗对侧头面部感觉异常。贯穿督脉、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阳胆经。
4.顶旁1线在头顶部,位于顶中线外侧,距顶中线1.5寸,即自承光穴起沿经往后针
图8-119头皮针标准化方案顶区
1.5寸(图8-120)。主治腰腿足病症,如下肢瘫痪、麻木、疼痛等。属足太阳膀胱经。
5.顶旁2线
在头顶部,顶旁1线外侧,距顶中线2.25寸处,即自正营穴起沿经往后针1.5寸(图8-120)。主治肩、臂、手的病症,如上肢瘫痪、麻木、疼痛等。属足少阳胆经。
(三)颞区
1.颞前线
在头部侧面,颞部两鬓内,即自颔厌位起,止于悬厘穴的连线(图8-120)。
主治偏头痛、运动性失语、周围性面瘫及口腔疾病等。属足少阳胆经。
2.颞后线
在头部侧面,颞部耳尖直上方,即自率谷穴起,止于曲鬓穴的连线(图8-120)。主治偏头痛、眩晕、耳聋、耳鸣等。属足少阳胆经。
图8-120头皮针标准化方案颞区
(四)枕区
1.枕上正中线
在枕部,为枕外粗隆上方正中的垂直线,即自强间穴起至脑户穴的连线(图8-121)。主治眼病、腰脊痛。属督脉。
2.枕上旁线
在枕部,与枕上正中线平行,距枕上正中线0.5寸(图8-121)。主治皮质性视力障碍、白内障、近视等。属足太阳膀胱经。
3.枕下旁线
在枕部,为枕外粗隆两侧向下的2寸长的垂直线,即自玉枕穴起止于天柱穴的连线(图8-121)。主治小脑疾病引起的平衡障碍、后头痛等。属足太阳膀胱经。
图8-121头皮针标准化方案枕区
神门穴是手少阴心经的穴位之一,位于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主治心病,心烦,惊悸,怔仲,健忘,失眠,癫狂痫,胸胁痛等疾病。
神封穴 中医针灸穴位之一,隶属足少阴肾经。定位:在胸部,当第4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
神庭穴定位:头前部入发际五分处。属为督脉、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之会穴。被击中后头晕、脑胀。
神阙穴,即肚脐,又名脐中,是人体任脉上的要穴。它位于命门穴平行对应的肚脐中。
本神穴中医针灸穴位之一,隶属足少阳胆经。
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上0.5寸,神庭旁开3寸,神庭与头维连线的内三分之二与外三分之一交点处。
标签:本神定位
已有3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访客 评论于 2022-07-09 08:28:35 回复
目录:1、按摩哪几个穴位使足少阳胆经通畅, 怎样判断足少阳胆经是否通畅?2、标准头穴线的定位和主治方法是什么?3、带有神字的穴位按摩哪几个穴位使足少阳胆经通畅, 怎样判断足少阳胆经是否通畅?足少阳胆经起于瞳子髎穴、止于足窍阴穴,左右各44穴。 本经循行路线:足少阳胆经起于由外眼角起,上行至额
访客 评论于 2022-07-09 07:57:35 回复
头部鬓发上,当头维与曲鬓弧形连线的上四分之三与下四分之一交点处。 〔解剖〕在颞肌中;有颞浅动、静脉额支;布有耳颞神经颞支。 〔主治〕偏头痛,面肿,目外眦痛,耳鸣,上齿痛。 〔配伍〕配鸠尾治热病偏头痛引目外眦;配束骨治癫痫。 〔刺灸法〕向后平刺0.5-0.8寸;
访客 评论于 2022-07-09 07:54:07 回复
(19) 脑空 GB19 Nǎo kōng 〔定位〕在头部,当枕外隆凸的上缘外侧,头正中线旁开2.25寸,平脑户。 〔解剖〕在枕肌中;有枕动、静脉分支;布有枕大神经之支。 〔主治〕头痛,颈项强痛,目眩,目赤肿痛,鼻痛,耳聋,癫痫,惊悸,热病。 〔配伍〕配大椎、照海、申脉治癫狂痫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