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侧
国内最专业的黑客技术博客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入侵后台 > 正文

查谦老师简介_查谦一个人

作者:hacker发布时间:2023-03-01分类:入侵后台浏览:209评论:4


导读:齐越节蚂蚁,朗诵稿,出自哪里蚂蚁朗诵稿出自齐越节,齐越节全称为“齐越朗诵艺术节暨全国大学生朗诵大会”,是全国朗诵艺术界最高级别的活动和赛事。为纪念齐越先生等老一辈播音艺术家、传...

齐越节 蚂蚁,朗诵稿,出自哪里

蚂蚁朗诵稿出自齐越节,齐越节全称为“齐越朗诵艺术节暨全国大学生朗诵大会”,是全国朗诵艺术界最高级别的活动和赛事。

为纪念齐越先生等老一辈播音艺术家、传承发扬以“齐越精神”为代表的新中国播音事业的优良传统,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于1996年创办了“齐越朗诵艺术节”,每届设立一个主题。

扩展资料:

一、蚂蚁朗诵稿

蚂蚁

每当走过地铁通道,曾经一首温暖而清谈的歌声在耳边走过

那一年,我背着吉它搭上来北京的火车

他说北京很大,能容得下梦想,我的他要去那里唱歌

我租了个小房子,月租160,到市区两个小时。

他说住在那的都是有梦想的年轻人,而且有个响亮的地名叫唐家岭

我去过很多地方应聘,可老板们都说我不适合

他说,他找到一份很好的工作,而我会告诉他,安心唱歌,爸妈都好

一个人在北京最怕往家里打电话,可刚拿起电话又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刚忙完

不累

我们加班

今年过年不是我不想回家,可赚到手的钱,除了水电房租回家的车票,我连给妈妈买一件毛衣的钱都不够

电话里他总说一切都好,可说什么都不让我去看他

可她不是背着我来了北京

唐家岭这个地名,在我心里曾是这么的动听,可当我站在这,你让我怎么相信这就是北京

道路坑坑洼洼,刚下过的雨的路面,肮脏迷乱,一排排快要拆迁的平房为了多住进去几个人,随随便便加盖几层,而你就住在这个由阳台改成的5平方里的地方

我不想让他看到我现在的样子

我问和你一起住的人你到底是哪工作

他尴尬的看着我说,好,我带你去。当我看到你时,我再也忍不住,泪水夺眶而出

你 你怎么来了

这就是为什么你不让我来看你的原因,这就是你工作的地方,这就是你说的舞台,这就是一个地铁通道。

对不起

为什么不告诉我

我不想你为我担心

这么苦,你干嘛非要留下。

是因为我不想在让你们受苦,我想带爸妈到大城市养老,我想你生活的更好,我不想我们以后的孩子像我们一样一生下来就带着自卑。

那你的梦想呢?北京这么大,你到哪里找啊。

其实有人爱这个城市,却只是爱他繁华喧嚣 爱他爱他闪闪发光的名字,爱他聚集权力 名声,财富和传奇

而有人是真的爱这个城市,哪怕遭受到白眼,冷落,轻视和嫌弃,也坚信有一天会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我开始明白他所说的梦想,开始陪他去地铁站唱歌

我们席地而坐,边弹边唱,会有人递给我十块钱。然后说,嗨,小伙子唱的不错,在唱一首,也有人朝我们微笑的点头,我知道,那是在祝福我们。

可是也有人说,我们根本就不可能属于这,不管我们怎么努力都得不到任何

在这个城市,你昂首阔步,但不能剥夺我挺直胸膛

我穿着破旧,但你永远都不知道我们有多么坚强

我们别漂,我们蜗居,我们只为生存忙碌

我们隐忍,我们奋斗,我们不会停下脚步,我们也许平穷,但我们无需施舍

我们没房没车,但有手有脚

我们没权没势,但自食其力

我们暂时蛰居,但为梦想追寻

我们暂时蛰居,我们无需施舍

我们有手有脚 我们自食其力

我们为追求梦想 从未放弃。

二、齐越节

十几年来,在各方的支持参与下,一年一度的“齐越朗诵艺术节”影响日渐广大,不仅成为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学生“用声音记录历史、用声音纪念辉煌、用声音展现风采、用声音创造明天”的语言盛会,也为各界朗诵爱好者提供了一展风采、相互交流、学习和提高的舞台。

在朗诵节上,众多朗诵艺术家们积极参与,广泛支持,方明、虹云、林茹、周正、陈铎、曹山、王刚、张筠英、瞿弦和、濮存昕、李野墨、李易、曹灿、徐涛等朗诵和表演艺术家们常常出现在这个舞台上,为这个舞台增光添采,这些朗诵和表演艺术家们也是举办大赛的动力基础。

1996年至今,“齐越朗诵艺术节”已成功的举办了十七届,目前有百余所院校先后参加了此项比赛。

回首过往,“齐越朗诵艺术节”创办至今已经历了20年的风雨磨砺。在历届的“齐越节”中,涌现出许多优秀作品。

如:《少年中国说》(王誉博、王宇、燕兆麟、李泽浩) 、《深切缅怀齐越教授》(白钢)、《母亲》(刘冬瑞)、《声音》(查谦)、《我的心》(王凯)。

那些在舞台上为我们留下的难以忘怀的经典作品,那些让我们为之赞叹的大家风范,那些记录时代、彰显青春的画面,无不历历在目、震撼心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齐越节

有人知道朱九思得故事没? 高分

朱九思

男,江苏扬州人,1916年生。我国著名教育家,日本国立广岛大学名誉博士。1936年入武汉大学学习,1937年12月赴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执教,1953年--1984年任原华中工学院副院长、院长、院长兼党委书记等职,为华中科技大学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特别重大的贡献,其教育思想和办学实践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1985年至今从事高等教育学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现任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

--------------------------------------------------------------------------------

17年后,武汉大学校长刘道玉爆被免职内幕17年后,武汉大学校长刘道玉爆被免职内幕

发信站: BBS 珞珈山水站 (Fri Nov 11 10:28:03 2005)

刘道玉是武汉大学的蔡元培,是1980年代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领军人物之一。他开

创了武大继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之后的第二个黄金时代。十七年前刘道玉因为改革激进,

得罪了保守势力,被突然免职,并几乎被封杀。武大辉煌不再,刘道玉成了武大学子挥之

不去的心结。从此,“有井水处皆咏柳词”--有珞珈学子处,皆有刘道玉话题。11月5日

晚,应武大某学生社团邀请,刘道玉时隔十七年后首次重登武大讲台,就他的新作《一个

大学校长的自白》发表演讲。刘道玉卸职时仅有3-4岁的大学生们竟然为之沸腾了,许

多学生流下了激动的泪水。他们掌声雷动--为这位传奇的校长,为这位最有个性的校长

,为这位永远站在学生一边的校长。以下是选摘自自传《一个大学校长的自白》中被免职

部分的内容。

-------------------------

1988年1月25日至31日,国家教委在北京京西宾馆召开直属院校工作会议,部署了新

的一年工作的安排。回校后,我向中层以上的干部传达了会议的精神,要求各院系、各部

处在放寒假以前,提出本单位新学期的工作计划,重点是转变教育观念,制定加大教学改

革力度的措施。与此同时,我组织了一个调查组,先后到法学院、经济学院、图书情报学

院、管理学院、中文系、化学系进行调查研究,直到2月9日上午,我还在物理系召开教师

座谈会。我的打算是,在调研的基础上,利用寒假的时间,制订《武汉大学第二个十年教

育改革纲要》,以便从寒假以后的新学期开始,掀起武汉大学教育改革的第二次高潮。

可是�搅说诙�欤?月10日),形势发生了急剧的变化。是日上午,国家教委驻汉

工作组组长张文松通知我到东湖宾馆谈话,宣布免除我的党委副书记、校长的职务。当天

晚上,工作组在东湖宾馆召开武汉大学校级干部会议,宣读了国家教委免除我职务的传真

文件。

时值春节前夕,消息传出,全校哗然,业内震惊。校内外为我请愿的信函纷纷寄到

北京,质问这是为什么?虽然这些于事无补,但是为我鸣不平的深情,却使我得到了极大

的慰藉。正如一位教授对我所说:“道玉同志,你被免职是因为你的观念超前了,改革的

步伐太大了,致使那些‘九斤老太们’不能容你。”我心想,是呀,我32岁任副教务长,

39岁任党委副书记,45岁任教育部党组成员兼高教司司长,48岁任大学校长,54岁被免职

。所以,有人说,我是个超前的人,不仅教育观念超前,而且任职和离退也都超前了。

过去,有不少人曾不解地向我提过相同的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要辞去教育部的任

职和拒绝出任武汉市的市长?要不然,你现在也能当上一个什么大官了,至少地位、物质

生活条件要比你现在强多了。”在某些人看来,这的确是不可思议的,有些人为了往上爬

,削尖脑袋投机钻营,到处跑官、要官,甚至不惜用重金去买官。其实,这也没有什么不

可理解的,人各有志,人各有求嘛。尽管人性中有一种迷恋权势的倾向,但我却重义轻利

,重术轻权。我国自古就流传着:“文人不做官,做官的非文人。”我相信这一点,我崇

尚自由,只想做自己想做的事,不愿任人摆布,想说自己想说的话,不愿鹦鹉学舌。在一

些高官看来,他们是主,群众是民,他们可以搞特权、耍威风,但是他们在其上司的面前

,又是某种意义上的臣仆,我讨厌这种依附性的主仆关系。古时文人中有一句俗话:“不

做官,不受管。”我很欣赏这句话,所以就不愿做官。

当然,我先后多次婉拒了堪为要职的安排,对于我来说,这是一种放弃,可能使我

失去了本可以得到的某些东西,但是我并不后悔。其实,在我的一生中,还有过很多的放

弃,如放弃了在前苏联学习研究的优越条件,放弃了获得副博士学位的机会……对此,有

人就说:“刘道玉太傻,不该去响应什么‘反修’的号召,如果像其他人那样‘两耳不闻

窗外事、一心专门作研究’,他肯定会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副博士学位,凭着他的聪明才智

和勤奋精神,或许也评上了中科院的院士,也会名利双收。”但是,我认为人生是一个大

舞台,我们每个人都要在其中扮演某一个角色,有的是自己选择的,也有的是阴差阳错促

成的。我认为,在人生的舞台上,不管你担任何种角色,只要你尽心尽力,光明磊落地做

人,那么你就问心无愧。因此,我对自己的人生选择,无论是追求也好或是放弃也好,我

都无怨无悔。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对马克思作了这样的评价:“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

,但未必有一个私敌。”我很欣赏这一句话,也很敬仰这位学识渊博的学术大师的做人行

事的典范。

我信奉孟子的“性本善”的观点,在教育实践中也一贯倡导博爱精神。因此,对于

我来说,不存在“有过许多敌人”,更不可能“有一个私敌”。但是,我崇尚教育改革,

身体力行地实践教育改革,在改革中两种观念上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于是,那些抱着极

“左”路线不放的少数几个人,对我妒忌,左右都看不顺眼,把我当作“敌人”,总是欲

除之而后快。我突然被免职以及以后所遭受的打击,就是他们这一思想的表现,是对我的

报复。其中的一个人,在他整我的目的达到以后,曾洋洋得意地对人说:“我把刘道玉整

倒了,真是痛快得很,我毫不手软,要让他永世不得翻身。”还是这个人,利用手中的权

力,指使一个青年教师进京告我的状,并说如果没有路费,可以到他那里去报销。本来,

这个教师是我的学生,他原在外省的一所普通大学任教,但是他工作了十多年后还没有提

升为讲师,他感到受压。于是,他写信给我,希望调回母校,报效母校。我觉得那所学校

的做法太过分了,出于保护学生的思想,我把他和他妻子(本无对口工作)一起调入了武

大。为了支持他的工作,很快解决了他的讲师职称,我还亲自为他的一本书写了序言。但

是,他并不满足,紧接着他又要求提升副教授,我未予同意。就这样,他反目成仇,并立

即投靠了那个搞“左”倾的人,充当了反刘的急先锋。

但是,这个教师恩将仇报的做法暴露以后,很快遭人不齿。他无法在学校呆下去了

,于是要求调走,再次改换门庭。不知是出于良心自责还是别的什么原因,他在离校前居

然来向我告别,并征求我对他的意见。我接待了他,心平气和地对他说:“中国知识分子

十分重视道德文章,我认为你缺少的就是品德修养。尽管你做出了对不起我的事,但是作

为你的老师,我还是不忘传道之责,至于听不听由你。怎样做一个德行高尚的人呢?我赠

送给你三句话:不以胜败论英雄,不以好恶判是非,不以得失分亲疏。”接着我解释说,

这三句话是我的信条,包含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在正常情况下,人们总是要争取胜利而避

免失败,但是对胜利与失败也必须作具体的分析,那种靠整人起家,踏着别人身子而爬到

高位的胜利,是“胜”而可耻;而那些因为说了真话而受到打击或因改革而遭受的失败,

虽败犹荣。是非是有客观标准的,并接受实践的检验,是不以人的好恶为转移的。亲与疏

也应当建立在正确的价值观念之上,不能因为得到了某人的好处就亲近他,或者反过来就

憎恨他,如果这样,那岂不是把人降为普通动物一样了吗?

类似的情况,在我的经历中还有很多很多,真是不胜枚举。有的人,受到我的培养

而成才,但他却忘恩负义;有的人受到我的器重而擢升,但他又背弃我;还有的人,因犯

错误受到我的保护而摆脱困境,但他却又写书恶毒地诽谤我。更多的人是,在你得势时,

他紧跟你,但是一旦气候变幻,他们马上变脸,或揭发批判,或划清界线,对此,一些好

心的人问我:“你对那些无情无义的人怎么看,是否后悔过?”人本来就是形形色色的,

从个人总结识别人的教训来看是应当的,但后悔却是不必要的。我的信条是:宁可人负我

,而我决不负于人。我还认为,爱是奉献,是以不求回报为前提的,如果你要求索取,那

就是把爱心当作了商品,这是对伟大爱的亵渎。因此,我对任何人做的一切事情,都是自

觉自愿的,是无怨无悔的。

1988年7月中旬,我的学生田安邀请我到通山县九宫山去避暑,正好我想利用这个机

会在那里写书,于是我同意了。说实在的,我太累了,在任副校长、校长和高教司司长的

15年间,没有过一个寒暑假,没有游览过名山大川,甚至连校工会组织教职工分批到庐山

夏游,我也未能享受。被免职以后,我真正品尝到苏东坡被贬谪黄州时所发出的“无官一

身轻”感叹的滋味!

一天,我携带一箱图书和文献资料只身上山了。这是我平生第一次到避暑胜地过暑

假,一切费用完全自理。那时,旅游条件比较差,道路还是碎石路,坑洼不平,汽车颠簸

得很厉害,沿着崎岖的山路,到午后1 时才攀上海拔1500多米的九宫山的天池,在一个县

乡镇企业管理局的普通招待所住了下来。

8月5日,学校派车把高伟送到九宫山我住的招待所,她的突然出现使我惊愕不已。

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我问:“你怎么来了,出了什么事?”她说:“几天前,学校党办

打电话找你,说教育部要你到北京去一趟。我告诉他们你出差去了,没有写信回来,现在

在哪里我也不知道。我对他们说,刘道玉已经免职了,还找他干什么,没有什么好谈的。

可是,昨天他们又来电话说是李铁映要找你谈话,好像很急迫似的。所以,我们商量一下

,看去还是不去?”

我突然被免去校长已6个多月了,事前事后均没有任何领导人给我做工作,为什么现

在要找我去谈话呢?我们分析意图有二:一是对我免职的做法不民主、不公平、不公正,

因而引起了校内外的强烈的反响,以至于教育部陷入十分被动的局面。他们请时任中央政

治局委员的李铁映出来约我谈话,目的可能是安抚,变被动为主动。二是可能重新安排我

的工作,因为我被免职以后,教育部一再放出了风声。我们认为,我被免职与李铁映同志

无关,因此无论从组织原则抑或从礼貌上说,我还是应当去。于是,我和高伟乘火车于8月

8日到了北京。

9日上午,教育部人事司负责人安排我与教育部的主要负责人见面,当我得知其中有

实际上的一把手参加时,我提出不愿与他见面,如果他出席我就不参加,因为免我的职就

是他一手包办的,而且是借机发泄对我进行改革的不满。关系弄得很僵,一个想参加,另

一方不要他参加,相持不下。怎么办呢?最后,朱开轩副主任多次给我打电话,说明那位

负责人是诚恳的,是专程从北戴河赶回来见我的,希望我消除误会,有话当面说清就是了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没有再坚持,还算是顾全大局的了。

谈话的场面十分尴尬,似乎谁也不想首先发言。沉静片刻之后,还是那位一把手先

开了口,他说:“道玉同志,我们之间有太多的误会。其实,我们对武大的改革一直是肯

定的,对你的工作也是肯定的……”我插话说:“不是什么误会,而是你对武大的改革成

见太深,你不是说:‘学分制在美国失败了,苏联不搞学分制也出了优秀的人才嘛!’这

怎么能说你对武大的改革是肯定的呢?你既然对我的工作是肯定的,又为什么不明不白地

免除了我的职务呢?校长可以不当,是非必须澄清。还有,1986年12月15日,我在联合国

教科文组织资助的一个学术讨论会上,作了一个《关于高等教育宏观管理的几个问题》的

学术报告。可是,会后你派人搜集我发言的录音带,其用意何在?这是极不光明正大的,

这篇发言在《高等教育学报》和《上海高等教育研究》都发表了,还用得着你去搜集吗?

这是违法行为,粗暴地践踏了学术研究政策。”

那位负责人辩解说:“我不是对着你的。听说武大有个教授在会上发言时很激动,

宁肯被开除党籍也要批评国家教委。我以为这一个教授是对我有意见,因此想找到录音带

听听,以便检查自己的工作。”

“不,绝对是冲着我来的,后来的一系列的事实均说明了这一点。我认为,在改革

中有不同的意见是正常的,但决不能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打击报复持不同意见者。”

谈话当然没有结果,最后不欢而散。下午,人事司负责人陪同我们到了北戴河,住

在全国教师休假活动中心。

按照约定,8月10日上午去接受李铁映同志的会见。那是一栋两层楼的别墅,隐藏在

参天青松翠柏之中,四周是绿茵茵的草地和盛开的鲜花。教委人事司的负责人陪同我,穿

过了戒备森严的层层守卫,最后来到了接待大厅。谈话是在我与李铁映同志之间进行的,

他的秘书和人事司的负责人均没有参加。

我们是第一次见面,彼此寒暄了几句。他首先打开话题说:“这一次请你来是个人

间谈谈心,主要是想听听你对教育形势的看法,特别是希望你谈谈教育改革的建议,对国

家教委工作的意见。同时,也想就你的工作安排问题交换一下看法。”

既然已经出了题目,我就本着实话实说的态度讲了以下的意见:

首先,我介绍了武汉大学8年以来的教学改革的情况。总的说来,我们思想解放,改

革步子迈得比较大,紧紧围绕着教学制度改革这个重点,创建了6种新的教学与管理制度,

使教学质量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全面提高了,毕业生深受社会特别是沿海开放城市

的欢迎。此外,还进行了科学研究体制、人事制度、后勤工作体制等方面的改革,使学校

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局面,科研成果和学术著作获得了前所未有的丰收。因而,武汉大学被

誉为“高教战线上的深圳”。

其次,对全国教育改革形势也谈了我的看法。我认为,全国教育改革的步伐严重滞

后于经济改革,1985年通过的《教育体制改革决定》基本上没有落实,教育经费不仅没有

增加,而且绝对值的比例下降了。教学领域的改革根本没有列入国家教委的工作日程,以

至于旧的教育观念、教学制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我们学校教育中占着统治的地位。

不客气地说,教育战线在全国是最保守的,其原因就在于国家教委保守,主要负责人不放

权、不改革、不深入基层。这种情况正如维新变法先驱者梁启超所说:“变法不变本源,

而变枝叶,不变全体,而变一端,非徒无效,只增弊耳。”今天,我国的教育改革形势正

是如此,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其前景则是令人忧虑的。

再次,关于武大的所谓领导班子调整问题。我认为,这次班子调整是不民主、不公

正、不分是非的。工作组在长达21天中,不仅没有进行广泛的民主测验,而且只找了6个教

授个别谈话,置全校95%以上师生员工的意见于不顾。所谓正常换届,也是不符合实际情况

的,我的任命本无任期,如果一定要4年换届的话,那也没有到期,而且与我同时任职的一

位61岁的女副校长仍保留职位,却要免去一个励志改革、年方54岁的校长职务。对此,我

口不服心亦不服,校长我可以不当,但我要求说明原因,分清是非。

最后,关于工作安排问题。我说,既然已经免职了,我希望就不要再安排了。同时

,我国的干部仍然是终身制,只能上不能下,只能高不能低,只能官不能民,这种情况,

迟早是要废除的。我既然励志改革,那么也就决心从我做起,我愿意做一个普通的老百姓

。再说,干领导工作就像吃大肉一样,也有吃腻的时候。我现在腻厌了,太累了,我需要

休息,尝试另一类的生活。

李铁映同志耐心地听完了我的介绍,中间基本上没有打断我的讲话。待我讲完以后

,他针对我的讲话,一一作了表态。他说:

“关于武汉大学的改革,方向是正确的,成绩是主要的,教育界的反映也是好的。

你富有改革精神,事业心强,工作作风踏实,密切联系群众,这些都是必须肯定的。至于

武汉大学领导班子的调整,我完全不知道情况,因此我说不清当中有什么问题。不过,既

然已经调了就要面对现实,承认现实。我希望你向前看,改革的成绩是任何人也否定不了

的,是非将来自有公论,现在就不必再提了。我觉得重要的是把你的工作安排好,继续在

改革中发挥作用,工作实践将说明一切。

至于你的工作,你自己可以选择,来北京也可以,去沿海城市也可以,到国外大使

馆当参赞也可以。不过,我希望你到北京来,最近准备成立一个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领导

小组,在国务院直接领导下工作,建议你来抓这项工作。怎么样?如果你现在定不下来,

回去考虑后再作决定也可以。”

时针已指向12点了,谈话进行了3个小时,似乎应该结束了。于是,我说:“铁映同

志工作很忙,感谢你拨冗接见。至于你谈到的工作安排建议,我还需要认真考虑再作答复

。”

“好吧!今天就谈到这里,以后有事再联系。”

实际上,这些都是客套话。我所说的“认真考虑”,只不过是礼貌性地、婉转地回

绝了他的建议;他说的“再联系”,也是客套话,以后我们彼此再也没有联系了

你可以自己去看

姓查的人

起源:

起源主要有四:①出自姬姓。春秋时鲁国大夫查延,字东安封于查,子孙以地为氏。②出自姜姓。据《姓苑》、《万姓统谱》所载,春秋时齐国君主齐顷公之子封于楂,其后以封邑为氏,后去木为查。③出自芈姓。据《姓氏考略》所载,春秋时楚国公族大夫食邑在柤(与查通用,故城在今湖北南漳西),子孙以邑为氏。④出自他族。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又清满洲八旗沙拉氏后改为查姓;今蒙古、彝、傣、土家、哈尼、满等民族均有查姓。

始祖:查延。

迁徙:

查姓源起于春秋时齐国(都城在今山东淄博)、鲁国(都城在今山东曲阜)、楚国(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其五代前的播迁情况,各姓氏书均未有明确记载,而在五代前,查姓名人不见于史,使我们很难正确把握其早期的繁衍播迁的历史情况。据《郡望百家姓》和《姓氏考略》所载,查姓望出齐郡、济阳郡,表明从魏晋南北朝至隋唐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查姓人曾长期繁衍于今山东淄博、河南民权一带,而且其繁衍兴旺,人口众多。五代时,始有查姓见诸史册,目前已知查文徽为查姓最早入载史册之人,其有南唐军事支柱之称,祖居歙州休宁(今属安徽),后随南唐降宋太祖赵匡胤,其孙查道始举家迁海陵(今江苏泰州),成为海陵望族。南宋时,海陵成为金国与南宋王朝金戈铁马的交锋处,一部分查姓迁居长江以南躲避兵火,此后随着战争的持续和代金而起的元军大举南侵,查姓人在南方各地散居开来,今浙江、江西、湖北、湖南、福建、广东等地均有查姓定居。元末,华中、华东战火弥漫,百姓流离失所,逃亡于华南、西南各省。明初,山西查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今山东、河南、北京、天津等地。明中叶以后,有沿海之查姓迁居台湾,进而播迁东南亚各国。清以后,查姓在全国分布之地进一步扩大,西北、东北一带均有查姓人定居。一九四九年蒋介石败退台湾时,有更多江浙之查姓渡海赴台。如今,查姓几乎分布全国各地,如辽宁清原、山西太原、陕西韩城、安徽泾县、江西金溪、福建清流、广东澄海、贵州从江、四川合江均有查姓人。查姓分布以安徽、江苏为多。目前查姓人口列全国第一百七十一位。

郡望:

海陵郡 晋置,治海陵(今江苏泰州)。

济阳郡 晋分陈留置郡,治济阳(故城在今河南民权东北),辖境约当今河南兰考东,山东东明南。

齐 郡 汉置,治临淄(今山东淄博东临淄镇),辖境相当今山东淄博、青州、广饶、临朐等地。

堂号:

清容堂 宋代查深,隐居读书,郡守把他推荐给朝廷,要他出来做官,他不干。郡守怕浪费他的才华,就在郡城西部给他盖了一栋房子,命名为“清容堂”,让他在那里教全郡学生读书,号为“清容先生”。

其它堂号:①郡望堂号:海陵、济阳、齐郡。②自立堂号:淡远、铜鼓、菽原、种书、东山、双遂、敬业、三益等。

字辈:

安徽怀宁查氏字辈:立敬舆贤哲,诗书衍吉祥,渊源经学远,同永之荣芳,声鸿名振显,道达德宣扬,承绪资培植,贻谋贵善良,修齐传泽厚,敦睦裕基长,本固枝偕茂,家宜国有光。

浙江温州查氏字辈:世思恩重德,光宗富贵全,日从君子庙,引达大归年。

北京大兴查氏字辈:为谨维勤,以绥尔禄,保世光大,成家之福。

山东泰安查氏字辈:建国贤才仲,传玉龙茂昌。

名人:

查文徽,五代南唐臣。字光慎,歙州休宁(今属安徽)人。幼好学,手写经史数百卷。稍长,任气好侠,济人困乏,以此时人推重之。南唐烈祖辅政,文徽为徐知谔浙西判官,入为水部员外郎、判刑部,历侍御史知杂。南唐中主时,迁谏议大夫、中书舍人,拜枢密副使。与冯延己、冯延鲁、魏岑、陈觉互相汲引,侵蠹人事,时称“五鬼”。保大二年,为江西安抚使,以克建州功迁抚州观察使,又拜永安军留后。八年,陷埋伏中,为吴越所俘。不久,放归金陵。归时,吴越以毒酒饮之,遂病喑,以工部尚书致仕。后坐朱元北降,安置宣州。卒,谥宣。

查元方,宋臣。歙州休宁(今属安徽)人。南唐工部尚书查文徽子。南唐后主时任水部员外郎。吉王李从谦辟其为掌书记,曾随李从谦使宋。使还,通判建州。宋开宝八年南唐亡后,归宋,擢殿中侍御史、知泉州。卒于官。

查道(955-1018),北宋臣、学者。字湛然,歙州休宁(今属安徽)人。未冠,以词业著称。端拱初,进士及第,释褐馆陶县尉。曹彬辟为徐州从事,改兴元府观察推官。淳化中,通判遂州,迁秘书丞,徙知果州。咸平四年,代还,知宁州。应贤良方正科试,策入第四等,拜左正言、直史馆。出为京西转运副使。六年,召为工部员外郎,充度支副使。以本官罢,出知襄州。大中祥符元年,归朝,直史馆,迁刑部员外郎,预修《册府元龟》。三年,进秩兵部,为龙图阁直学士。加刑部郎中,判吏部铨选,纠察在京刑狱。出使辽,进右司郎中。天禧初,出知虢州。二年卒,年六十四。道好学,嗜弈棋,著有文集二十卷,今已佚。

查继佐(1601-1676),明清之际学者。字伊璜,一字敬修,号与斋,又号东山,晚号钓叟,更名省。海宁(今属浙江)人。明末举人,曾在南明鲁王政权任兵部职方主事。1663年因清廷兴庄廷“明史案”受牵连入狱。出狱后改名左尹,号非人。工书画。所著《罪惟录》记明末农民起义史料甚多。另有《班汉史论》、《鲁春秋》、《东山国语》、《国寿录》等。

查士标(1615-1698),清画家。字二瞻,号梅壑,别号懒标、懒老、后乙卯生。出身书香门第,家藏鼎彝、金石篆刻及古书、字画甚多,受濡染薰陶,诗书画兼优,时人称之为“查文学”。清兵入关,士标先后浪迹南京、扬州等地,恨世疾俗,寄情山水,以诗书画自遣。画学倪瓒,后受董其昌影响,笔墨疏简,意境荒寂,与江韬、汪之瑞、孙逸并称“海阳四家”。书学米芾,潇洒苍劲。才思敏捷,每作一画,题诗亦成。传世书画较多,代表作有《狮子林图册》、《南山云树图》等。诗作有《种书堂遗稿》、《黄山诗钞》等传世。

查慎行(1650-1727),清学者。初名嗣琏,字夏重,号他山,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初白、查田,浙江海宁人。五岁能诗,十岁作《武侯论》。曾就学于黄宗羲,研究经学,对《周易》尤有心得。二十岁补诸生,出门远游,遍历云贵、华中、华北、东南各地,从大自然中汲取诗材,写出大量作品,名噪一时。因热衷诗歌,不喜作时文,康熙三十二年(1693)始中举人。四十一年,康熙帝东巡,因大学士陈廷敬等推荐,诏随入都,入直南书房。次年赐进士出身,选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后充武英殿总裁纂述。曾三次随驾巡游塞外,岁时风土,悉记以诗。得帝器重,亲书“敬业堂”额以赐。五十二年,称疾归里,筑初白庵以居,潜心著述,人称初白先生。雍正四年(1726),其弟查嗣庭因文字案下狱,株连家族,慎行全家遭流放。后雍正帝览其诗文集,将慎行父子释放归里。不到两个月去世。其诗多记行旅,善用白描手法,对民间疾苦亦有所反映,被称为“国朝(清代)六家之一”。黄宗羲将其比作陆游,王士祯则称其为“奇创之才”。在创作上主张重视内容,认为:“诗之厚,在意不在词;诗之雄,在气不在貌。”著有《敬业堂集》、《周易玩辞集解》、《补注东坡编年诗》、《经史正伪》、《陪猎笔记》、《人海记》、《庐山游记》、《黔中风土记》及传奇《阴阳判》等。

查嗣庭(?-1726),清臣。浙江海宁人,字横浦。查慎行弟。康熙进士。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雍正四年(1726)主持江西乡试,以“维民所止”为题,被人告发为“维止”二字系“雍正”去头,世宗借此兴文字狱,他下狱病死,被戮尸,家族亦被杀或流放。

查升(1650-1707),清书法家。字仲韦。浙江海宁人,查慎行族子。康熙中期进士,官至少詹事。善诗,风格清丽,尤擅长书法,仿董其昌著有《澹远堂集》。

查嗣瑮(1652-1733),清诗人。字德尹,号查浦,查慎行之弟。浙江海宁人。幼警敏,数岁即解切韵谐音,随兄学诗。生平游迹遍天下。其诗精妙,与兄齐名,时人比作宋代“二苏”。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升至侍讲。后因查嗣庭文字狱案受株连,谪遣关西,年逾八十,卒于戍所。著有《查浦诗钞》、《查浦辑闻》、《南北史识小录》、《音类通考》、《唐人万首长律》等。

查弼纳(?-1731),清将领。满洲正黄旗人,完颜氏。康熙二十二年(1683),袭世职轻车都尉。历吏部郎中、内阁学士等官。六十一年,授两江总督,奏请于江西“棚民”区编保甲,有学力及臂力者,得入籍应试。又奏言严捕私盐贩者。雍正中,历内务府总管兼镶红旗汉军都统、吏部尚书、兵部尚书。雍正七年(1729),用兵准噶尔,他率军督西路军需,次年改北路。后阵亡。

查为仁(1693-1749),清文学家、藏书家。字心縠,号莲坡,人称莲坡居士。先为浙江人,迁居直隶宛平(今北京丰台)。康熙五十年(1711)举人。家资颇富。以主试者被讦,致获罪下狱,八年后得释。归家后发奋读书,居于天津水西庄,筑板屋称“花影庵”,藏书万余卷。结交名士甚多。著有《蔗糖未定稿》,与厉鹗合撰有《绝妙好词笺》。

查礼(?-1781),清臣。字恂叔。顺天宛平(今属北京)人。乾隆初年捐赀得任户部主事。历官四川松茂道、布政使、湖南巡抚。征讨金川土司叛乱期间,随军督理西路粮饷,捕治郭罗克乱盗。

查崇华,清臣。字九峰。安徽泾县人。初为福州将军魁伦幕僚,捐资得通判。历官台湾淡水同知、陕西凤邠道,署陕西按察使。嘉庆中,只身至海上招降朱渥部海上武装,后又侦得林清党嘉庆十八年(1813)在京起事。道光中,征讨张格尔,驻嘉峪关办理军需,主核实,节省甚巨。

查文经,清臣。字耕六。京山人。道光六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后任员外郎、江苏常州知府。治常州时,适鸦片战争爆发,英军入寇;他严加守备,稳定民心。后历任江宁知府、徐州道、淮扬道、福建按察使。1852年调江苏按察使;旋署漕运总督、督办江南粮台。曾参与镇压太平军。

其他查姓名人有宋大臣查拱之、查揆;元道士查居广;明大臣查约、查伟,史学家查伊璜,学者查应光;清大臣查秉彝、查志隆,将领查郎阿,学者查三聘,文学家查昌鹓,诗人查若筠,画家查芝生等。近当代查姓名人有解放军将领查玉升、查国桢,民主革命者查人伟、查光佛,外交官查培新,物理学家查谦、查朝征、查鸿逵、查有梁,化学家查全性,防化专家查子英,化工专家查庆芳,动力学家查志武,机械专家查建中,生物学家查锡良,地质学家查忠忻、查明,水利学家查一民,医学家查少农、查良伦、查玉明、查振刚、查良镒、查国科,实业家查济民、查懋声,人口学家查瑞传,经济学家查伟德,哲学家查汝强,历史学家查树林,法学家查良鉴,教育家查良钊,翻译家查良铮、查明建、查意楞,外国语专家查国生,新闻家查雪松,古典文学家查屏球,作家查良镛(金庸)、查舜、查可欣,诗人查干,篆刻家查元康,漆器艺术家查文升,古琴家查夷平、查阜西,舞蹈编导查列,影视导演查传谊,电影摄影师查祥康,电影洗印师查瑞根,京剧演员查文艳,帆板教练员查跃宗等。

标签:查谦一个人


已有4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 访客

    访客  评论于 2023-03-01 18:09:43  回复

    满洲八旗沙拉氏后改为查姓;今蒙古、彝、傣、土家、哈尼、满等民族均有查姓。始祖:查延。迁徙:查姓源起于春秋时齐国(都城在今山东淄博)、鲁国(都城在今山东曲阜)、楚国(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其五代前的播迁情况,各姓氏书均未有明确记载,而在五代前,查姓

  • 访客

    访客  评论于 2023-03-01 11:09:49  回复

    人负我 ,而我决不负于人。我还认为,爱是奉献,是以不求回报为前提的,如果你要求索取,那 就是把爱心当作了商品,这是对伟大爱的亵渎。因此,我对任何人做的一切事情,都是自 觉自愿的,是无怨无悔的。 1988年7月中旬,我的学生田安邀请

  • 访客

    访客  评论于 2023-03-01 16:47:00  回复

    官,甚至不惜用重金去买官。其实,这也没有什么不 可理解的,人各有志,人各有求嘛。尽管人性中有一种迷恋权势的倾向,但我却重义轻利 ,重术轻权。我国自古就流传着:“文人不做官,做官的非文人。”我相信这一点

  • 访客

    访客  评论于 2023-03-01 09:53:23  回复

    我还亲自为他的一本书写了序言。但 是,他并不满足,紧接着他又要求提升副教授,我未予同意。就这样,他反目成仇,并立 即投靠了那个搞“左”倾的人,充当了反刘的急先锋。 但是,这个教师恩将仇报的做法暴露以后,很快遭人不齿。他无法在学校呆下去了 ,于是要求调走,再次改换门庭。不知

欢迎 发表评论:

入侵后台排行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