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hacker发布时间:2022-11-20分类:黑客教程浏览:291评论:1
豆瓣的核心用户群是具有良好教育背景的都市青年,包括白领及大学生。他们热爱生活,除了阅读、看电影、听音乐,更活跃于豆瓣小组、小站,对吃、穿、住、用、行等进行热烈的讨论。他们热衷参与各种有趣的线上、线下活动,拥有各种鬼马创意,是互联网上流行风尚的发起者和推动者。豆瓣已渐渐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豆瓣是一个社区网站。网站由杨勃创立于2005年3月6日。该网站以书影音起家,提供关于书籍、电影、音乐等作品的信息,无论描述还是评论都由用户提供是Web2.0网站中具有特色的一个网站。网站还提供书影音推荐、线下同城活动、小组话题交流等多种服务功能,它更像一个集品味系统、表达系统和交流系统(同城、小组、友邻)于一体的创新网络服务,一直致力于帮助都市人群发现生活中有用的事物。
在豆瓣上,你可以自由发表有关书籍、电影、音乐的评论。可以搜索别人的推荐,所有的内容、分类、筛选、排序都由用户产生和决定,甚至在豆瓣主页出现的内容上也取决于你的选择。
更多关于玩豆瓣的都是些什么人,进入:查看更多内容
想要高效的运营,豆瓣小组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提高内容质量,原创度高,第二,小组要有产品定位,第三是每天要持续不断的输出内容,并且推广。
一、坚持原创,提高内容质量
豆瓣小组是可以吸引有某一相同特质的用户进来,那么用户来了之后把用户留下来的方法是什么呢?就是要坚持原创,提高内容的质量。比如用户每天翻开这个小组都有新的内容出来,而且内容都是比较有高度的,实用性的,那么就会无形当中增加用户对这个小组的黏度。如果是搬运的内容的话,因为这是个互联网的时代,迟早会被用户发现,所以小组一定要有自己的内容,坚持输出自己的价值观,坚持原创,提供价值给用户,用户就会留下来。
二、小组要有自己的产品定位
当我们建立一个豆瓣小组的时候,一定要有自己的产品定位,比如做副业的小组就是专门在小组内讨论副业的,讨论父母之爱的小组,就是专门在组内分享父母爱情的,推荐母婴产品的就是要专门在组内讨论与母婴有关的话题。一个小组千万不要鱼龙混杂,坚持话题上的统一度,对小组要时不时进行巡视,剔除已经注销的用户,挖掘活跃的用户,保持组员的质量。
三、每天坚持输出内容并推广
每天坚持输出内容是一件比较艰难的事情,但是想要做好一个豆瓣小组就要有这样的毅力,每天在小组里坚持输出一部分的内容。推广的话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最初的时候我们要通过自己的朋友圈或者通过朋友的朋友圈进行分享和推广,到了后来小组的组员多了之后,可以通过组员们自发的推广来为小组积聚人气。最好可以想办法让组员自发推广,因为组员会带来与自己有相同特质的用户,这样的用户粘性比较高,活跃度也会比较高,因此这种推广效果是最好的。
豆瓣收视率研究中心是一个以收视率,网播,票房等数据为媒基础,研究影视市场,主要讨论影视圈那点事儿的豆瓣小组,这个小组里的人都是对影视剧数据感兴趣的人。
豆瓣小组是志趣相投的人在一起讨论话题的地方,无论你来自哪里,有什么兴趣爱好,都能在这里找到和你一样特别的人。
豆瓣小组于2005年上线,定位于“对同一个话题感兴趣的人的聚集地”,已有30多万个小组被用户创建,月独立用户超过5500万。内容包括娱乐、美容、时尚、旅行等生活的方方面面。用户在这里发布内容,同时也通过互动或浏览,发现更多感兴趣的内容。
2022年3月29日,豆瓣发布公告称,因业务调整,3月28日,下线私密小组创建入口;4月18日私密小组将全部停用,小组组长可提交申请将私密小组转为公开小组;6月30日私密小组功能正式停止服务。
一. 为什么要做社区
人是群居动物,根本目的是希望“被认可”、“被记住”、“找存在”,这些情感表现出来就是自己的行为渴望得到一定的反馈,也就是“社交”。
根据不同的社交目的,可以将社交分为两类:强社交、弱社交。
强社交以维系关系链、展现自我为主要目的,多数以熟人为主的原本就存在的关系链,平台将相关行为转移到线上进行。
弱社交以寻找志同道合、记录时点心情/事件来获得关注为主要目的,多数以陌生人为主的原先没有关系的弱社交。平台通过引导用户查看相关内容来产生社交行为。
二.豆瓣的定位及用户
豆瓣作为书、影音为主的内容兴趣社区,社区氛围以“文艺”、“清新”为主。
普通用户:以浏览内容为主,会对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讨论或加入小组持续关注相关内容;
书影音(或其他兴趣小组)爱好者:对书影音有所研究并且乐于分享的用户,希望将知识转换为内容并获得其他用户持续关注(或寻求商业合作)。
专业内容发布:自身品牌露出以及专业内容输出,获得持续的曝光以及商业合作。
三. 豆瓣架构(以三个核心业务为分析点)
1. 首页
首页主要是用于帮助用户发现感兴趣的内容,不断的给用户推荐优质内容。【动态】类似于朋友圈,为用户提供了我关注的账号以及自己的相关动态;【推荐】帮助用户发现更多优质内容,所有的内容大部分带“话题”标签,用户可以通过【推荐】来关注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提高用户对于话题的参与度以及更深入、更精准的内容推荐。(可以看出豆瓣在激励用户更多的关注话题,通过话题来带动话题的生产)
用户通过话题可以获得更多的曝光机会,即使一直“潜水”偶尔发一条动态也可以被很多人看到,也就是“降低了用户生产内容的门槛”。你不需要会高端的摄影技巧,也不需要对电影的台前幕后都了如指掌便可以在“开会生存指南”类似的话题来表达自己的态度,分享自己平凡的故事。
个人意见:
- 前置“话题”关注功能:根据漏斗模型,有大部分的用户不会点进话题内进行关注,导致话题的互动有所流失。
- 发布“说点什么”时可以添加“话题”:用户在发布动态时,目前仅能发布文字,若可以添加“话题”,即可以使更多的用户参与到话题中。
- 对于视频的推荐权重应与文字等并重:在版本信息中,看到了“有更多话题都可以发视频了”,但首页中,视频还是少之又少,优质的视频应当得到更多的曝光来促进用户的使用。
2. 书影音
书影音是豆瓣的核心业务之一,用户可以对电影、书籍、音乐等进行对应的标记,看(听)之前可以标记“想看”、看(听)的过程中可以标记“在看”、看(听)完后可以标记“看过”以及“评分”。因此可以总结出如下用户需求:
发现值得一看/听的书影音;
对已经看/听过的发表自己的看法;
查看想要去看/听的书影音的是否值得看;
和已经看/听过的用户一起讨论;
豆瓣为了满足以上需求,提供了榜单、搜索、片(书、歌)单、猜你喜欢、热门等丰富的内容,但对于内容方面还是有一些缺失的。
个人小建议:
- 提供片(书、歌)单搜索功能:目前功能只能搜索单一条目,对于条目组合并没有搜索入口;
- 影评区反垃圾:影评区有一些垃圾内容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进行去除;
- 抽屉的交互优化:抽屉的交互方式有很大优化空间;
其中,在电影中,观众也会对某个演员有着讨论的需求,因此在“人物页”缺少了一定的入口,使得大量的关注用户没有留存。(书影音问题一致)
并且在音乐专辑中,无法查看“歌手”的个人信息,只能通过“搜索”进行查找,流程的缺失导致很多用户无法流畅的沉浸在“书影音”当中,操作会被中断。
3. 小组
小组作为豆瓣的社区是用户的主要交流方式,小组与书影音有联动,用书影音的工具属性将用户吸引过来,并在社区中将用户留下来(例如在某个电影下可以看到专门讨论电影的小组)。
小组的首页中展示了不同种类的未关注的小组,提醒用户来发现更多的小组;我的小组以及小组讨论展现了我所关注的小组以及小组中的发帖等内容。
豆瓣有很多优质的帖子,但会被更多的新帖埋没,尽管有着热门的帖子,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会沉到底部,因此,若有“精华帖”的功能就可以解决掉该痛点,精华帖起到了更多的曝光率,让更多发优质帖的用户获得更多的动力,这样才可以促进小组的帖子质量上升,形成小组氛围,从而引导社区氛围良性发展。
四. 总结
工具,吸引用户来用;社区,沉淀用户、留住用户。这个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豆瓣评分已经作为业内的一个专业的评分系统,成为了一个“标准”,大家看电影之前都会去看看评分来决定是否真的要去看这部电影,这是豆瓣的优势所在。但如何让用户通过用完即走的影评工具从而了解到优质的内容,给用户一个良性的创作环境和互动环境是需要不断的、持续的努力方向。
豆瓣作为如今浮躁的互联网产品中,为数不多的保持着自己的风格实在来之不易。以上分析也是希望豆瓣能够更好,做得更加完善,不至于被拼多多、抖音等大流量劣质内容的产品将其pk掉。
文章的错误、不足之处请批评指正。
文艺青年、伪文艺青年,男多女少,这部分人有一定经济基础,爱好文学,旅游、摄影,多为上班族。
豆瓣的核心用户群是具有良好教育背景的都市青年,包括白领及大学生。他们热爱生活,除了阅读、看电影、听音乐,更活跃于豆瓣小组、小站,对吃、穿、住、用、行等进行热烈的讨论。他们热衷参与各种有趣的线上、线下活动,拥有各种鬼马创意,是互联网上流行风尚的发起者和推动者。豆瓣已渐渐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豆瓣擅长从海量用户的行为中挖掘和创造新的价值,并通过多种方式返还给用户。凭借独特的使用模式、持续的创新和对用户的尊重,豆瓣被公认为中国极具影响力的web2.0网站和行业中深具良好口碑和发展潜力的创新企业。豆瓣主要的盈利模式是品牌广告、互动营销以及不断建设和增长中的围绕电子商务行业的渠道收入。
在豆瓣上,你可以自由发表有关书籍、电影、音乐的评论。可以搜索别人的推荐,所有的内容、分类、筛选、排序都由用户产生和决定,甚至在豆瓣主页出现的内容上也取决于你的选择。
豆瓣简介:
豆瓣(douban)是一个社区网站。网站由杨勃(网名“阿北”) 创立于2005年3月6日。该网站以书影音起家,提供关于书籍、电影、音乐等作品的信息,无论描述还是评论都由用户提供(User-generated content,UGC),是Web 2.0网站中具有特色的一个网站。
网站还提供书影音推荐、线下同城活动、小组话题交流等多种服务功能,它更像一个集品味系统(读书、电影、音乐)、表达系统(我读、我看、我听)和交流系统(同城、小组、友邻)于一体的创新网络服务,一直致力于帮助都市人群发现生活中有用的事物。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豆瓣网
一、产品定位
豆瓣是一个综合性社交APP。用户可在豆瓣APP上查看不同类型的电影、电视、综艺、音乐、书籍等,并评论或讨论,加入不同类型的话题组进行讨论或分享,报名线下活动或发布线下活动等,也可以参加付费网课,购买豆瓣商品。豆瓣提供了多种多样的线上社交渠道,涵盖生活范围广,覆盖人群较多。
二、用户分析
1. 使用人群性别占比
豆瓣内容偏文艺,无性别倾向,因此男女占比持平。
2. 使用人群年龄占比
豆瓣产品成立较早,吸引了当时的年轻用户,也就是现在31-35岁年龄段的用户,并顺利将此类用户从PC端引入移动端。但现在移动 APP种类增多,功能日趋完善,豆瓣APP在业务和内容上并未对目标用户做出相应用户体验改善,对现在25-30岁年龄段用户吸引不大,因而25-30岁用户占比较低。
3.使用区域占比
豆瓣使用区域占比明显沿海城市更高。推测原因,沿海经济发展较好,基建完善,人口集中,信息流通快,对接收多元信息的需求较强。
4.学历分布本科学历用户接收信息面较广,不同话题接受度较高,较大专学历用户多。虽然硕士学历和博士学历接收信息能力更强,但他们更倾向在某个专业或方面做深入研究,信息受众面窄,学习压力较大,闲暇时间较少,此类用户群体比较少。小学、初中学历用户很少有两点原因:一是这类人群目前处于上学阶段,手机很少使用;另一个原因是这类人群未完成或只完成9年义务教育,豆瓣的业务模式不能够吸引他们。
三、用户画像
小A,21岁,女,在山东上大学。喜欢看热门影视剧,日常生活中不定时查看是否有新的热门的影视剧,并查看评分,剧情介绍,演员表,相关短视频和图片以及短评和小组讨论,看看是否是自己喜欢的影视剧,或者是否有感兴趣的故事情节,再决定是否追剧。
小B,24岁,女,在上海上班。喜欢旅游,加入旅游主题的豆瓣小组后,经常关注其他用户的旅游动态信息,了解不同地方的旅游景点,也会在豆瓣上发布旅游相关动态,以及与其他用户互动。临近节假日,小B打算到X城市玩耍,但不知道哪些景点更值得去看,行程如何安排,便在讨论组中发布现有的旅游方面的问题,希望有解决的方案。
小C,27岁,男,几个月前来到在广东做销售。喜欢徒步,在豆瓣同城里报名参加同城线下徒步的活动,快速找到一起徒步的朋友。有徒步方面的疑问或感受则发布在豆瓣小组,与相同爱好的用户讨论或分享,或是浏览其他同小组的动态信息。平日里也会在小组内发起徒步活动,吸引更多喜欢徒步的人来参加活动。
标签:豆瓣小组用户定位
已有1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访客 评论于 2022-11-21 03:36:53 回复
加同城线下徒步的活动,快速找到一起徒步的朋友。有徒步方面的疑问或感受则发布在豆瓣小组,与相同爱好的用户讨论或分享,或是浏览其他同小组的动态信息。平日里也会在小组内发起徒步活动,吸引更多喜欢徒步的人来参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