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hacker发布时间:2022-07-15分类:破解邮箱浏览:144评论:4
有关网络攻击的世界地图是怎么开发的?比如 ZoomEye 经常有一些这样很酷的地图~
数据可视化一直是一个很有趣的领域。许多普通人直观上难以感受的数据,如漏洞分布、实时流量分析等,通过数据可视化的手法,可以清晰地看出数据的结构特点和每一个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数据可视化除了常用的图表之类,与地理位置信息系统(GIS)的结合也是其中一个有趣的应用。
首先是数据的准备,要做全球的分布图,得有全网扫描的实力才行哦。HeartBleed 风波的当天晚上,ZoomEye 就给全球的公网机器做了一次大体检,第一时间统计了受影响 443 端口服务器的数据,包括地区分布数量、经纬度等信息。第二天我们就公布了这个3D版的全球影响分布。在接下来的几天内,我们又针对同样受波及的465,993,995等端口进行了持续监测,得到了第一手数据。
IP到经纬度的转换使用了著名的 MaxMind - GeoIP2 ,一个 IP 地址的地理位置数据库,可以根据 IP 获取国家、地区、经纬度等信息。这里插播一个花絮,很多人都注意到 HeartBleed 漏洞分布在南极点上也有一个红点。我检查了数据发现的确是有这样一台存在漏洞的服务器,IP 地址在 MaxMind 的数据库查询结果也真是南极点。南极要是真有服务器,能省下很多机房散热的成本呢,不过保持网络连接就很困难了。这可能只是 MaxMind 里的一个彩蛋而已?
这个3D地球仪是从 Chrome 的实验项目 WEBGL-Globe 修改而来。WEBGL-Globe 基于 THREE.js,是利用 WEBGL 技术在网页上创建 3D 交互内容的一个演示,可以直直观地在地球仪上展示数据的地理位置和数量。关于这个工具,在官网上可以看到更多例子。
基于 WEBGL-globe 开发的应用还有这个实时的比特币交易展示 Realtime Bitcoin Globe 。在每一笔交易发生的时候,在地图上会根据数额显示对应大小的图形,并自动跳转到对应经纬度。数据实时传输使用了 WebSocket 技术,同样也是 HTML5 的新特性。这个演示本身不开源,但是在 GitHub 上有一个类似的工程 diox/bitcoin-websockets-globe 可做参考。
Google 在 3D 地球的应用上还有另一个很有代表性的例子 Small Arms Imports / Exports 。这个演示是 Google Ideas 在 2012 年根据和平研究所Oslo提供的军火进出口数据描绘的交互可视化工具。比 WEBGL-Globe 多了一个非常重大的突破是,他的国家地区是可以点击的,单击之后可以出现对应国家的数据,还提供了一个时间轴以切换不同年份。
视觉效果让人印象极其深刻,不过在这几个演示里面是最消耗系统资源的。
这个演示的源代码在 dataarts/armsglobe · GitHub 。不过编码风格比较差,跨脚本的全局变量共享给二次开发造成了巨大的难度,学习一下就好了。
真正把 3D 技术做到登峰造极的是逆天的俄罗斯人。卡巴斯基制作的这个实时网络威胁地图,支持的展示有定向攻击路径,地点;切换平面图和3D球体时有变换动画;每一个国家区域都是矢量图,无限放大也不会影响清晰度;交互性和实用性上简直丧心病狂;渲染3D的代码中没有依赖任何第三方库(包括THREE.js)。
不仅在视觉上非常炫目,性能优化也做到了极致。数据传输使用了二进制数组,编码成base64之后打包成JSON的办法,压缩率非常理想。在以上介绍的几个网页 3D 程序中,这是资源占用最少,操作最流畅的一个。
唯一有些坑爹的是“real-time”有些名不副实,其实这个程序只会每隔一段时间去请求服务器后端静态的 json 数据文件。不过已经非常逆天了。这个东西不开源,压缩过的脚本读起来也比较吃力,应用在自己的项目中有些困难。
看完上面几个演示估计都目瞪口呆了吧。WEBGL 目前还没有大规模地在网页开发中应用,许多项目都只是实验性质。前端开发者最要命也是最痛恨的是用户浏览器的兼容问题,尤其是大量过时的 IE 浏览器。
所以在全球分布图的方案上,除了 3D,我们还提供了备选的平面图版本。
ZoomEye 使用的 2D 分布图和 HoneyMap 都用了 jVectorMap 开源库。这个开源库使用矢量图渲染地图,可以无限缩放。支持两种类型:散点分布(HoneyMap 的实时地点)和地区统计(ZoomEye的漏洞分布图)。还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地图,常用的有全球国家/地区,中国省份地图,美国各州地图等。支持IE6。
做平面图还可以直接使用 Google Maps API ,而且浏览器兼容性也不错。Google Maps 上的附着物可以放路标、折线、多边形、自定义绘图、热力图等。可能唯一的缺点就是会遇上我朝特有的偶发性打不开网页的情况了。
当然,百度什么的也是不错的。
近年来,在网络安全防御中出现了多智能体系统、神经网络、专家系统、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一般来说,AI主要应用于网络安全入侵检测、恶意软件检测、态势分析等领域。
1、人工智能在网络安全领域的应用——在网络入侵检测中。
入侵检测技术利用各种手段收集、过滤、处理网络异常流量等数据,并为用户自动生成安全报告,如DDoS检测、僵尸网络检测等。目前,神经网络、分布式代理系统和专家系统都是重要的人工智能入侵检测技术。2016年4月,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实验室(CSAIL)与人工智能初创企业PatternEx联合开发了基于人工智能的网络安全平台AI2。通过分析挖掘360亿条安全相关数据,AI2能够准确预测、检测和防范85%的网络攻击。其他专注于该领域的初创企业包括Vectra Networks、DarkTrace、Exabeam、CyberX和BluVector。
2、人工智能在网络安全领域的应用——预测恶意软件防御。
预测恶意软件防御使用机器学习和统计模型来发现恶意软件家族的特征,预测进化方向,并提前防御。目前,随着恶意病毒的增多和勒索软件的突然出现,企业对恶意软件的保护需求日益迫切,市场上出现了大量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产品和系统。2016年9月,安全公司SparkCognition推出了DeepArmor,这是一款由人工智能驱动的“Cognition”杀毒系统,可以准确地检测和删除恶意文件,保护网络免受未知的网络安全威胁。在2017年2月举行的RSA2017大会上,国内外专家就人工智能在下一代防病毒领域的应用进行了热烈讨论。预测恶意软件防御的公司包括SparkCognition、Cylance、Deep Instinct和Invincea。
3、人工智能在网络安全领域的应用——在动态感知网络安全方面。
网络安全态势感知技术利用数据融合、数据挖掘、智能分析和可视化技术,直观地显示和预测网络安全态势,为网络安全预警和防护提供保障,在不断自我学习的过程中提高系统的防御水平。美国公司Invincea开发了基于人工智能的旗舰产品X,以检测未知的威胁,而英国公司Darktrace开发了一种企业安全免疫系统。国内伟达安防展示了自主研发的“智能动态防御”技术,以及“人工智能”与“动态防御”六大“魔法”系列产品的整合。其他参与此类研究的初创企业包括LogRhythm、SecBI、Avata Intelligence等。
此外,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被广泛应用于网络安全运行管理、网络系统安全风险自评估、物联网安全问题等方面。一些公司正在使用人工智能技术来应对物联网安全挑战,包括CyberX、network security、PFP、Dojo-Labs等。
以上就是《人工智能在网络安全领域的应用是什么?这个领域才是最关键的》,近年来,在网络安全防御中出现了多智能体系统、神经网络、专家系统、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如果你想知道更多的人工智能安全的发展,可以点击本站其他文章进行学习。
杀毒软件 没有好坏 只有适不适合你而已 给你 推荐一款 东方微点国产的
研发背景
虽然绝大多数用户的计算机中都安装了各种品牌的反病毒软件,但令人遗憾的是,用户所面临的病毒危害并没有因此显著降低,反而呈现了上升趋势。根据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2007年中国计算机病毒疫情调查技术分析报告》,截止2007年6月,我国计算机病毒感染率高达91.47%,与前两年相比又出现了较大的反弹。传统反病毒技术已不再适应当前反病毒的需求是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之一。
传统反病毒技术——特征码扫描技术,其核心思想是反病毒公司从病毒体代码中,人工提取出病毒的特征码,然后由反病毒产品将被查对象与病毒特征码进行比对,如果被查对象中含有某个病毒的特征码就将其报为病毒。
反病毒公司已经提取特征码的病毒称为已知病毒,未提取特征码的病毒就称为未知病毒。特征码扫描技术依赖于从病毒体中提取的特征码,未获得病毒体就无法取得特征码。其技术原理决定了,特征码扫描技术只能识别已知病毒,不能防范未知病毒。
传统反病毒技术的流程为:当用户发现计算机出现异常现象,怀疑可能被病毒感染 → 具有一定反病毒知识的用户将可疑文件通过邮件等途径发送至反病毒公司 → 反病毒公司收到可疑文件后,由病毒分析工程师进行人工分析 → 如果认定是病毒,则从病毒代码中提取该病毒的特征码,然后制作升级程序并将其放在互联网上 → 最后,待用户升级反病毒软件后,才能对这个病毒进行查杀。但在用户升级之前,用户计算机上的反病毒产品无法阻止该病毒的感染和破坏。
目前,传统的反病毒技术面临着非常严峻的病毒挑战,黑客大规模批量制造各种以窃取商业秘密、虚拟财产、银行帐号等为目的的木马病毒,这类以营利为目的的新型病毒已成为当前病毒发展的主导趋势。黑客为了避免木马被杀毒软件发现,开发出多种简单易行的病毒免杀技术,无须重新编写病毒程序,只需经过简单地加壳、加花指令、定位并修改病毒特征码等技术方式的处理,很短时间内就可大规模批量制造出可逃避传统反病毒产品查杀的木马变种。
更为严峻的是,已经出现了自动加壳、自动免杀机,甚至还实现了商业化,病毒作者每天对其进行更新,升级速度甚至超过了杀毒软件。黑客利用这类工具自动生成的木马变种,往往能够躲过最新版杀毒软件的查杀。木马生产的“工业化、自动化”导致木马越来越难以被反病毒公司收集,或者在收集到这些木马前,这些木马已经有着较长的生存时间,已经给用户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据德国AV测试实验室介绍,2007年出现约550万个通过互联网传播的恶意程序,反病毒公司每天需分析1.5万至2万个新病毒。这使反病毒公司的日均工作量增加至2006年的4倍,更是2005年的15倍。
传统反病毒技术“出现病毒—收集病毒—分析病毒—升级病毒库”的处理模式,尽管能够较好防范已知病毒,用户仍面临大量反病毒公司还未收集到的病毒以及每天数以万计新病毒的威胁,用户的信息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
传统反病毒技术落后于病毒技术的步伐已是不争的事实,它已经不适应当前反病毒的需求,因此,广大计算机用户迫切需要一种可以自动查杀未知病毒的反病毒软件。
微点主动防御技术及其原理
既然反病毒工程师可以通过分析程序行为而准确判定一个程序是否是病毒,那么能否将这种分析判断过程自动化、程序化呢?
我国著名反病毒专家刘旭认为,这种想法是可行的。微点主动防御技术正是根据这种思路设计而来:通过对病毒行为规律分析、归纳、总结,并结合反病毒专家判定病毒的经验,提炼成病毒识别规则知识库,模拟专家发现新病毒的机理,通过分布在操作系统的众多探针,动态监视所运行程序调用各种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的动作,将程序的一系列动作通过逻辑关系分析组成有意义的行为,再综合应用病毒识别规则知识,实现自动判定病毒。
反病毒专家刘旭在总结自己二十年来反病毒技术实践的基础上,在国际上率先创立了“监控并举、动态防护”的主动防御技术体系,开创性确立了主动防御产品的核心标准,即必须以具备动态仿真反病毒专家系统为先决条件,以自动准确判定未知病毒为基本诉求,以程序行为监控并举为机制保障。在刘旭的带领下,微点研发团队成功研制出世界首款可主动防御计算机病毒和网络攻击的新一代反病毒软件——微点主动防御软件,采用了动态仿真反病毒专家系统,自动准确判定新病毒、程序行为监控并举、自动提取特征码实现多重防护、可视化显示监控信息五项核心技术,实现了对未知病毒的自主识别、明确报出和自动清除,有效克服了传统杀毒软件滞后于病毒的致命缺陷。
面对当前形形色色的主动防御概念,刘旭指出,与所有的反病毒技术一样,主动防御技术也必须要实现对程序的性质做出明确判定,是病毒,就应明确报警并提示用户发现病毒。如果只是对程序的单一动作报警,由用户自己判断这个动作是否具有威胁,就不是主动防御。这里所说的程序动作,是指反病毒软件监控到程序调用了Windows提供的某个API。API是Windows为程序开发提供的功能,正常程序可以使用,病毒也可以使用,也就是说API本身并没有善恶之分。如果仅仅依据程序的一个动作就报警,那么普通的用户实在难以判断这个动作究竟是否有害,更会感到无所适从,这显然不是广大计算机用户所需要的反病毒技术。
2005年,微点主动防御软件研制成功,开创了国际反病毒技术发展的一个崭新时代,主动防御技术成为下一代反病毒核心技术已成为国际反病毒公司的广泛共识。
经历了近三年不同寻常的超长时间公开测试,经历了数百万用户的大规模测试和使用,今天,微点主动防御软件产品以其更稳定、更成熟的优异品质迎接全球用户的考验。微点主动防御软件获得了用户广泛青睐,用户对其技术的先进性特别是防范未知病毒的能力普遍给予高度评价。
目前,作为国家863科技攻关项目,微点主动防御技术依然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主动防御未知病毒的实例
“熊猫烧香”病毒是国内编写的一种蠕虫病毒,在2006年10月至2007年2月期间,造成全国数百万台计算机被感染和破坏,影响恶劣、损失巨大。
为了躲避杀毒软件查杀,病毒编写者每天多次更新修改“熊猫烧香”病毒程序,先后共编写并传播了数百种“熊猫烧香”病毒。病毒编写者甚至还在病毒中留言,公开挑战反病毒公司,展开了一场病毒编写者与反病毒公司之间的激烈较量。
在这场较量中,只有当某种“熊猫烧香”病毒出现并造成部分用户受损后,反病毒公司才能收集到该种病毒,然后更新病毒库为染毒用户提供处理方案。但是,“熊猫烧香”的变种速度甚至比杀毒软件更新速度更快,旧的“熊猫烧香”还未被完全剿灭时,新的“熊猫烧香”已开始在网络上兴风作浪。
“熊猫烧香”病毒不断更新,使得杀毒软件也要被迫不断升级,可“熊猫烧香”病毒的感染和破坏并没有因此而得到有效遏制。在这场长达数月的较量中,传统杀毒软件无力为用户提供有效保护,直到病毒编写者被捕后才告结束。“熊猫烧香”病毒凸显传统反病毒技术的致命缺陷,促使了反病毒技术从特征码扫描向主动防御转变。
这场残酷的较量中,微点主动防御软件经受住了“熊猫烧香”病毒的严峻考验。当时,微点主动防御软件是国际上仅有的一款无需升级即可防范“熊猫烧香”病毒的反病毒产品。使用微点主动防御软件的百万用户无一被病毒感染,即使没有升过级的微点主动防御软件2005年版本,同样可以实现对“熊猫烧香”所有变种病毒的准确报毒和自动清除,充分体现了微点主动防御技术的先进性。
微点主动防御软件主要功能及描述
无需扫描,不依赖升级,简单易用,安全省心
反病毒技术的更新换代,使得反病毒软件的使用习惯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微点主动防御软件令用户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安全体验,摒弃传统使用观念,无需扫描,不依赖升级,简单易用,更安全、更省心。
主动防杀未知病毒
动态仿真反病毒专家系统,有效解决传统技术先中毒后杀毒的弊端,对未知病毒实现自主识别、明确报出、自动清除。
全面保护信息资产
严密防范黑客、病毒、木马、间谍软件和蠕虫等攻击。全面保护您的信息资产,如帐号密码、网络财产、重要文件等
智能病毒分析技术
动态仿真反病毒专家系统分析识别出未知病毒后,能够自动提取该病毒的特征码,自动升级本地病毒特征码库,实现对未知病毒“捕获、分析、升级”的智能化。
强大的病毒清除能力
驱动级清除病毒机制,具有强大的清除病毒能力,可有效解决抗清除性病毒,克服传统杀毒软件能够发现但无法彻底清除此类病毒的问题。
强大的自我保护机制
驱动级安全保护机制,避免自身被病毒破坏而丧失对计算机系统的保护作用。
智能防火墙
集成的智能防火墙有效抵御外界的攻击。智能防火墙不同于其它的传统防火墙,并不是每个进程访问网络都要询问用户是否放行。对于正常程序和准确判定病毒的程序,智能防火墙不会询问用户,只有不可确定的进程有网络访问行为时,才请求用户协助。有效克服了传统防火墙技术频繁报警询问,给用户带来困惑以及用户因难以自行判断,导致误判、造成危害产生或正常程序无法运行的缺陷。
强大的溢出攻击防护能力
即使在windows系统漏洞未进行修复的情况下,依然能够有效检测到黑客利用系统漏洞进行的溢出攻击和入侵,实时保护计算机的安全。避免用户因不便安装系统补丁而带来的安全隐患。
准确定位攻击源
拦截远程攻击时,同步准确记录远程计算机的IP地址,协助用户迅速准确锁定攻击源,并能够提供攻击计算机准确的地理位置,实现攻击源的全球定位。
专业系统诊断工具
除提供便于普通用户使用的可疑程序诊断等一键式智能分析功能外,同时提供了专业的系统分析平台,记录程序生成、进程启动和退出,并动态显示网络连接、远端地址、所用协议、端口等实时信息,轻轻松松全面掌控系统的运行状态。
详尽的系统运行日志记录,提供了强大的系统分析工具
实时监控并记录进程的动作行为,提供完整的、丰富的系统信息,用户可通过分析程序生成关系、模块调用、注册表修改、进程启动情况等信息,能够直观掌握当前系统中进程的运行状况,能够自行分析判断系统的安全性。
微点主动防御软件设计者刘旭简介
刘旭,北京东方微点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兼总工程师,我国著名反病毒专家,原国家863反病毒专家,中科院高级工程师,曾多次获得中科院、北京市和福建省科技进步奖。
刘旭从事反病毒技术研究二十年,曾任北京瑞星电脑科技开发公司总工程师、北京瑞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是瑞星杀毒软件、瑞星防病毒卡的原设计者。在2000年之前,独自一人编写了瑞星杀毒软件、瑞星防病毒卡的所有程序代码。2003年2月,刘旭辞去北京瑞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职务。
2005年1月,刘旭创办了北京东方微点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主持设计和开发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自主创新产品——微点主动防御软件。
最新ARP防火墙 V4.3.1下载地址
彻底摆脱ARP困扰的终极设备解决方案(参考资料里面带图的)
一、 ARP来了!
ARP病毒导致的频繁掉线,业已成为网吧业主最头疼的问题,ARP也一跃成为网络圈里最耳熟能详的名词之一。一时间各网络厂商针对ARP病毒的解决方案纷纷出炉,民间高手也各显其能。
硬件路由厂商最先出招,提供的解决方案大致分为三类,一类是“ARP免疫型”,从NAT底层协议出发,使用特定的NAT转发机制,仅PC机端需要对路由器或软路由的LAN口MAC进行MAC-IP绑定,对付ARP病毒的方法简单说来就是“你说的我听不懂”。另一类是“双向绑定型”,路由器、PC机端,都需要把对方的MAC-IP进行双向绑定,简单说来就是“你说的我不听”。还有一类是“内网广播型”,在内网中发送比ARP攻击频率更高的正确ARP信息,简单说来就是“我声大所以听我的”。
软件厂商也不甘落后,相继推出了ARP保护神,ARP卫士,ARP嗅探器,ARP防火墙,彩影网盾等等纯软件的解决方案。
但是在网吧实际使用环境中,使用效果并不尽如人意。第二代ARP病毒可以随心所欲的更改PC机的ARP缓存,绑定也无效,现有解决方案的弊端不断暴露出来。硬件产品无法解决PC端的ARP病毒攻击问题,既无法阻止ARP发作,也无法定位攻击源。而软件产品由于缺乏对网络硬件以及网络底层协议的了解,完全是瞎猫在找死耗子。
难道对ARP病毒真的就束手无策了吗?不。巡路“免疫墙”是彻底摆脱ARP困扰的终极解决方案。
二、巡路的解决之道
首先澄清一点,ARP不是病毒,而是一种“协议性攻击行为”,只所以称之为病毒,是因为目前ARP攻击工具的传播方式与发作现象已经愈来愈接近病毒。ARP(地址解释协议)是网络通信协议中的不可缺少的关键协议,它是负责将IP地址转换为对应MAC地址的协议。ARP的存在给了好事者可趁之机,但如果缺少了ARP协议,网络设备之间将无法进行通讯,这是为什么对ARP投鼠忌器的主要原因。
ARP病毒可分为两种,一种是ARP欺骗,一种是ARP攻击。ARP欺骗最先是黑客们偷盗网络账号使用的,后来被广泛用于类似网路岗、网络执法官之类的网络管理工具,被骗主机会将数据发送给伪装的主机,从而达到截获数据的目的。而ARP攻击纯粹是以破坏网络通讯为主要目的,发送虚假的ARP请求包或应答包,使得网络内所有主机都失去了有序的组织和联系,所以ARP攻击成为网吧经营活动中相互打击一种重要方式。
ARP病毒的传播,必须有“肉鸡”,就是容易被感染的宿主机,通过得到宿主机的控制权来发送ARP欺骗、虚假的ARP请求包和应答包。由于没有明显的特征字以及ARP在网络通讯中的重要地位,防毒墙和防火墙应对ARP病毒也束手无策。所以从源头上堵住问题数据的流出,同时放行合法的ARP数据包,才是彻底摆脱ARP困扰的终极解决方案。
巡路“免疫墙”应运而生,安装在PC机上的免疫墙终端能够完成对MAC-IP的看守式绑定,彻底根除ARP病毒影响,即使本机中毒(删除本机的静态绑定列表),也不能对自身和网络造成影响。安装在服务器上的巡路监控端提供了网络“可视化”的操作平台,不仅可以做到“攻击定位”,更可以将ARP病毒限制在单机范围内,完全避免其对网络的伤害。此外,网络管理员可以制定策略,对攻击行为进行定义和制定“反击”措施,以示惩戒。同时配合具备“ARP先天免疫”功能的欣向路由器,应对内外网的ARP病毒攻击,形成一个三位一体的完整解决方案。
三、巡路免疫墙
巡路免疫墙由免疫墙终端和监控端两部分组成,免疫墙终端安装在内网主机上,监控端安装在服务器上。
免疫墙工作在网卡之上,终端开机后自动运行,没有操作界面,完全服从于“监控端”控制,负责和监控端通信,如接收控制指令。监控端作为整个网络的视窗,可以监测网络中的每个客户端的某些网络行为,如连接速率,建立的连接数目,ARP欺骗,IP欺骗,分片攻击等等。(如图)
巡路免疫墙“授权版”监控端运行界面
巡路免疫墙具备的功能包括:
1.恶意攻击识别:对数据进行精确分析,将“网络攻击”进行拦截,并举报其违规行为,目前支持IP地址欺骗和所有的ARP欺骗,以及洪水包攻击。
2.ARP看守式绑定:彻底根除ARP病毒影响,即使本机中毒(删除本机的静态绑定列表),也不能对自身和网络造成影响——ARP问题终极解决方案。
3.超大流量发现:根据定义,当某台主机流量过大时,系统将进行报警(并反制)。
4.蠕虫病毒发现:当某台主机发起过多连接时,系统将进行报警(并反制)
5.内外网分开统计:针对内网外网数据进行分开统计,避免内网传输被误认为是大流量攻击。
6.流量控制:可以分开控制内网主机的上下传流量。
7.分组权限管理:针对不同的分组可以对内网主机进行分开管理,包括权限和报警条件。
8.采用私有通讯协议加密传输,安全性极高。
9.在保证即时性的同时,对危险行为进行现场保护,日志记录,保证有据可查。
10.客户端及监控端自动升级:最新软件可以迅速布置到所有主机。
四、巡路的扩展
巡路的功能不仅仅局限于ARP问题的解决,针对其他引发网吧断线的“协议性攻击行为”,如UDP攻击,IP分片攻击,SYN攻击、假冒IP欺骗,假冒MAC欺骗,洪水包攻击等等,巡路也提供的很好的解决方案。
所以说,“毒墙、火墙、免疫墙,一个也不能少”。
微点主动防御软件,理由如下(其实我更主张你去百度微点,现在我跟360杀毒配合使用,360只管扫描,平时单奔微点)
1、创立动态仿真反病毒专家系统:对病毒行为规律分析、归纳、总结,并结合反病毒专家判定病毒的经验,提炼成病毒识别规则知识库。模拟专家发现新病毒的机理,通过对各种程序动作的自动监视,自动分析程序动作之间的逻辑关系,综合应用病毒识别规则知识,实现自动判定新病毒,达到主动防御的目的。
2、自动准确判定新病毒:分布在操作系统的众多探针,动态监视所运行程序调用各种应用编程接口(api)的动作,自动分析程序动作之间的逻辑关系,自动判定程序行为的合法性,实现自动诊断新病毒,明确报告诊断结论;有效克服当前安全技术大多依据单一动作,频繁询问是否允许修改注册表或访问网络,给用户带来困惑以及用户因难以自行判断,导致误判、造成危害产生或正常程序无法运行的缺陷。
3、程序行为监控并举:在全面监视程序运行的同时,自主分析程序行为,发现新病毒后,自动阻止病毒行为并终止病毒程序运行,自动清除病毒,并自动修复注册表。
4、自动提取特征值实现多重防护:在采用动态仿真技术的同时,有效克服特征值扫描技术滞后于病毒出现的缺陷,发现新病毒后自动提取病毒特征值,并自动更新本地未知特征库,实现“捕获、分析、升级”自动化,有利于对此后同一个病毒攻击的快速检测,使用户系统得到安全高效的多重防护。
5、可视化显示监控信息:对所监控程序行为的信息可视化显示,用户可随时了解计算机正在运行哪些程序,其中哪些是系统程序,哪些是应用程序,还可进一步了解程序是何时安装,什么时候运行,运行时是否修改了注册表启动项,是否生成新的程序文件,程序是否具有自启动,程序由谁启动执行,程序调用了哪些模块,以及当前网络使用状况等等。用户直观掌握系统运行状态,并依据其分析系统安全性。既可用作系统分析工具,又可作为用户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学习工具。
标签:网络攻击可视化软件
已有4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访客 评论于 2022-07-15 10:34:39 回复
动作,是指反病毒软件监控到程序调用了Windows提供的某个API。API是Windows为程序开发提供的功能,正常程序可以使用,病毒也可以使用,也就是说API本身并没有善恶之分。如果仅仅依据程序的一个动作就报警,那么普通的用户实在难以判断这个动作究竟是否有害,更会感到无所适从,这显然不是广大计算机
访客 评论于 2022-07-15 04:36:25 回复
工智能驱动的“Cognition”杀毒系统,可以准确地检测和删除恶意文件,保护网络免受未知的网络安全威胁。在2017年2月举行的RSA2017大会上,国内外专家就人工智能在下一代防病毒领域的应用进行了热烈讨论。预测恶意软件防御的
访客 评论于 2022-07-15 07:39:33 回复
“肉鸡”,就是容易被感染的宿主机,通过得到宿主机的控制权来发送ARP欺骗、虚假的ARP请求包和应答包。由于没有明显的特征字以及ARP在网络通讯中的重要地位,防毒墙和防火墙应对ARP病毒也束手无策。所以从源头上堵住问题数据的流出,同
访客 评论于 2022-07-15 06:57:44 回复
示估计都目瞪口呆了吧。WEBGL 目前还没有大规模地在网页开发中应用,许多项目都只是实验性质。前端开发者最要命也是最痛恨的是用户浏览器的兼容问题,尤其是大量过时的 IE 浏览器。所以在全球分布图的方案上,除了 3D,我们还提供了备选的平面图版本。ZoomEye 使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