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侧
国内最专业的黑客技术博客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破解邮箱 > 正文

网络渗透常用工具_社会学工具渗透

作者:hacker发布时间:2022-07-12分类:破解邮箱浏览:141评论:1


导读:目录:1、论述社会学在科学发展和研究上如何发挥重要作业?2、社会学的基本概念3、如何培养社会学的想象力4、如何看待社会学研究领域的扩展及其意义论述社会学在科...

目录:

论述社会学在科学发展和研究上如何发挥重要作业?

任何一门学科的研究范畴都离不开社会的范畴,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有着密切的关联性,因此,社会学的学习有助于形成一个较广阔的视野,较深刻的洞察能力与分析能力。

一、关于社会学功能的分歧意见

社会学的功能指的是社会学这门学科对于人类和具体的社会运行所起的作用。在社会学发展史上,不同的社会学家对社会学的功能有着不同见解,大体可归结为 “价值中立说”和“干预说”两种观点。

“价值中立说”认为,社会学是一种纯客观地描述和解释社会现象和过程的科学。它的功能仅仅是描述和解释,而不管社会应该如何发展,因此,“价值中立”成为社会学描述和解释所恪守的原则。

“干预说”认为社会学的功能主要是干预社会生活与社会运行过程。这种观点后来又进一步演变为“社会医学”和“社会工程学”的观点。他们认为,社会学是诊断和医治社会弊病、帮助解决社会问题的理论学说,或者把社会学看作是规划和设计社会生活的科学学说。与此相应,社会学家则成了“社会医生”或“社会工程师”。

那么,到底社会学的功能是只解释不参与呢,还是直接参与?对这个问题,早在创始人孔德那里就确立起基本的原则。孔德区分了社会学的理论目标和应用目标。他认为,理论目标就是用“纯粹理论的态度”和“价值中立”的立场去研究社会现象,发现社会现象的规律,从而预测社会现象的发生。应用目标则是将所得到的预测应用于社会,指导社会实践,这种情况下的社会学不可能保持“价值中立”,要指导现实就必然与研究者的价值相关,此时的社会学家就成了社会的医生和积极策划者、参与者。

孔德的观点对我们的研究有深刻的启发。我们认为,社会学既有描述和解释的功能,又有指导现实与改造社会的功能。在进行社会学研究时,既要保持客观、科学的态度,坚持“价值中立”的立场,同时又必须把根据客观的解释对社会运行所作的预测应用于社会生活中去,参与社会的管理与改造,这样的社会学才是有意义的社会学理论。

二、社会学的基本社会功能

(一) 描述功能

描述功能是指客观、完整地搜集、记录和整理具体的事实和过程,真实地再现社会生活的图景。从这个意义上讲,社会学的性质是经验描述。社会学作为一门实证科学,研究社会的起点就是借助于一定的调查、统计等技术手段和方法,收集和整理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各种资料,并给以详细描述事物发生、发展的具体情况,这种经验描述是社会学最基本的功能。因为,一方面,人们所见的社会现象往往仅是表面现象,而社会学的描述可帮助人们认清事物的本质联系和规律,因而经验描述既可帮助人们认识社会现象,又是社会科学研究理论假设的前提;另一方面,描述还可为决策部门提供重要依据。这就要求社会学描述社会现实所得到资料必须具有代表性、准确性、稳定性和及时性,任何片面的、虚假的、过时的信息都可能造成认识上的错误和决策上的失误。

(二) 解释功能

社会学的解释功能是指借助于概念和范畴将描述功能获得的资料进行理论抽象与理性分析,把握影响社会事实发生、发展的主客观因素,从因果联系上解释社会现象和过程。

如果说描述功能是揭示“是什么”,那么解释功能就是解释“为什么”。解释包括对社会现象进行客观的因果性考察和对人的社会行动动机的意义理解。

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着的有机整体,构成人类社会的各种要素、现象和过程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因而每一种社会现象的发生都与其他诸多因素有关,而社会学就是要对社会现象的发生、发展做出因果分析。19世纪前,牛顿的经典力学占据统治地位,无论在力学解释上,还是思维方式上,都是决定论的线性发展观,表现在因果观上则是一因一果的线性因果观,即一事件为因会导致另一事件的果,而这一果又会成为另一事件的因。20世纪初,量子力学的出现不仅引起了物理学的革命,打破了牛顿的经典力学,而且也在社会领域乃至思维方式上引起巨变,摧毁了绝对的、线性的思维方式。量子的不连贯性、跳跃性、不规则性,使非线性观念取代了线性观念。反映在因果观上,一因多果、多因一果、多因多果的非线性因果观兴起。任何一个现象的出现,其原因都是很复杂的,比如关于升学热现象,我们既要从人文素质的提高、人才管理制度与就业制度的改革、社会上的唯学历至上的传统观念等多方面去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又要注意分析升学热导致的多种结果: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教育水平的提高、经济发展以及盲目追求升学率的高分低能现象,等等。

解释除了要说明原因,还要理解意义。所谓理解意义,是指把握社会行为所表达的精神内容。任何社会现象的形成都与行动者的价值观或动机有关,也就是包含了行动者的内在的精神意蕴,就像任何一部小说或文学作品都包含着一定的没有直接表达出来的精神意蕴一样。解释功能就是要理解和解释行动者的精神意蕴。比如湖南省浏阳市北盛镇出现的“托田所”现象看似简单,但实际却阐明了农业改革中如何处理所有权、经营权与使用权分离的问题。

(三) 预测功能

社会学的预测功能就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社会学的描述、解释已经获得的知识来预测社会关系以及社会事件与状态的未来发展趋势。如果说前两功能分别是回答“是什么”和“为什么”,那么这一功能就是回答“将是什么”,即预测未来。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就是揭示未来事件发展中的必然性因素或规律,但绝不可把这种必然性因素绝对化,否认偶然性因素的作用,否则就会犯机械化和教条化的错误。

由于社会规律所具有的独特的特征,因而社会学对未来进行预测时必须注意以下问题:(1)由于社会发展既表现为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又表现为有意识、有思想、有意志、有感情的人的活动的历史,因而,我们在进行预测时必须综合考虑,不仅要考虑客观因素,还要考虑人的因素。(2)任何规律都有其特定的适用条件,因而必须明确界定某些特定的社会规律发挥效用的社会背景、历史条件、时空范围。(3)社会规律是一种统计规律,具有概率性质,因此,必须从足够数量的社会事实中进行概率统计分析。(4)要把科技理性与人文精神结合起来。当代社会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一方面使科学技术的实证性、精确性与程式化的特点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给社会生活以及社会学的预测带来了便利的条件和方法,但另一方面却使人们的工具合理性意识无限膨胀,而忽视人的情感、意志因素以及人文精神、人文关怀,从而造成现代人的失落感、虚无感,以及信仰危机。哲学家海德格尔曾经形象地把这种现象称为“精神上的无家可归”。因此,在进行社会预测时,一定要把科技理性与人文关怀密切结合起来。

(四) 社会批评功能

社会批评功能是指站在科学、中立的立场上,对错误的思想、过时的观念、阻碍社会进步的事物与行为进行实事求是的揭露与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及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显然,“社会批评”的内涵包括揭露、分析、评价和建议四个方面,它专门揭露社会上的那些弊端与错误,并给予矫治、修正、改善的良方。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社会学家们把社会学看作“社会医学”,把社会学家称为“社会医生”。

社会学要实现社会批评功能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需要有两个条件:其一,需要与各种社会力量通力合作形成综合治理力量。揭露和诊治社会弊端,这并不是某一个人或某一方面的力量所能完成的,而必须有各方面力量的通力合作。其二,需要有一定社会环境的宽容度与学术自由的开放性。学术应该有自由,自由才能说真话,才能真正地对社会展开批评。因此,我们党也一再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然而,这种学术自由在落实中还存在着很严重的问题,虽然近年来情况有所好转,但还是不能真正实现学术的自由。相信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学术自由的问题会得到逐步解决。

(五) 社会管理和社会控制功能

社会的良性运行需要对社会实行一定的管理与控制,因而,社会学不仅要有描述和解释等功能,还必须有社会管理与控制的功能。社会管理是组织和领导社会生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交往、保障等)和协调社会发展要素之间关系的宏观管理。社会控制是依靠社会规范制度指导和约束人们的行为,维护社会治安与秩序。二者的任务都是为了维系社会的秩序和稳定,保证社会的协调发展。这与社会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完全一致的。

社会学的社会管理和控制功能,是指社会学以其解释、预测与批评功能,为社会管理与控制提供事实依据、方向指导和理论的借鉴与参考,保证社会管理与控制的效果和促进其机制的健全。社会学的始祖孔德提出,社会学的职能是解决当代资本主义世界的危机,而为解决危机,就必须重组社会,即调整现存的生产关系和其他社会关系,以维护资本主义秩序。

中国经过了“文化大革命”等多次动荡,社会结构和经济发展受到了严重破坏,因此,我们要深入进行社会改革与开放,通过全面、配套的改革,变革不合理的社会体制,形成比例合理、关系协调、开放有序的社会结构,建立起有效的社会管理与控制的机制,保证社会的稳定、高速发展。中国社会学的重要任务是要研究实现这一目标的条件、因素和机制,推进社会改革,最终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发展。

社会学除以上社会功能之外,还对个人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向人灌输与强化公民意识,而且还能提供勇于面对社会生活挑战的意识、技能与方法,让人正确对待变革中的世界,从容地应对社会的挑战。此外,社会学还能广泛应用于教学、研究以及行政管理等工作中,在现代社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社会学的基本概念

社会学(sociology)起源于19世纪末期,是一门利用经验考察[1][2]与批判分析[3]来研究人类社会结构与活动的学科。社会学家通常跟经济学、政治学、人类学、心理学等一起并列于社会科学底下来研究。因其兴起的历史背景,社会学研究的重心很大一部份放在现代社会中的各种生活实态,或是当代社会如何形成演进以至今日的过程,不但注重描述现况,也不忽略社会变迁。社会学的研究对象范围广泛,小到几个人面对面的日常互动,大到全球化的社会趋势及潮流。家庭、各式各样的组织、企业工厂等经济体、城市、市场、政党、国家、文化、媒体等都是社会学研究的对象,而这些研究对象的共通点是一些具有社会性的社会事实。虽然“社会性”的定义在不同学派之间仍有争执,但社会事实外在于个人,且对个人的行为跟认知有影响,这一点是大致上为社会学者所共同接受的。

对人类社会变化发展的整体研究源远流长。在19世纪初期,孔德认为过去神学及崇尚武力的社会慢慢消失,以理性、科学、工业为主的年代正在抬头,两者之间的冲突正是社会动荡的源头。在社会制度转变的时期,这种过渡性的冲突及混乱是无可避免。在旧制度消失前,人们无法体验新制度,往往需要多次社会转变才能改组社会。[4]社会学就是针对社会改组的问题(现代性)而发展成为一门社会科学。涂尔干学派的社会学家不但希望了解什么使得社会团体聚集起来,更希望了解社会瓦解的发展过程,从而作出“纠正”。纠正的观念并不暗示社会学家默认一个“正确社会”的模板。涂尔干本人都不认为有一个终极的、完美的社会可以参考。简单来说,当一群人互动形成一个稳定的参考架构,运行良久,对他们来说就是“常态”。当社会制度问题积累下来,此一稳定状态被打破,形成混乱,即上述所谓“瓦解”时,就形成病态。因此涂尔干认为,社会学家职责在于找出一个社会的“日常常态”,如此才能确定出“病态”的判准。社会学家需要不断观察与分析,不是找出模板,宣称终极事实就结束。

相反地,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学家并不探索对纠正社会的方法。因为他们认为对社会病疾提出的纠正方案,往往是以一个小群体的观念强加到绝大多数人的身上,这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使问题加重。20世纪初,如霍克海默与阿多诺等人,受到上一代如韦伯与齐美尔学说影响,加之参考马克思理论,针对现代社会与资本主义制度产生悲观看法,其中尤其看到社会虽然高度分工,却也产生生活的分裂化。尤其是在艺术文化领域,大量复制技术的出现,造成艺术精神的丧失。法兰克福第二代哈伯玛斯继承上述观点,并参照美国结构功能论与象征互动论、欧陆的现象学等,提出沟通行动论,与第一代悲观观点不同。认为必须致力建构一个可沟通的社会,才是悲观现代性的出路。而上述的观念,类似社会冲突论,知名人士如达伦道夫,也是以马克思对社会阶级分析为主,认为社会有掌握资源的的阶级,以及受统治的阶级,惟不同的是,马克思认为资产阶级握有生产工具,无产阶级因无工具而受宰制,需要反抗革命,观点较属于政治经济学,但冲突论者,结合韦伯对阶层─加入社会地位等角度,认为社会不平等,源自多方面,不只经济不平等。

今天,社会学家对社会的研究包括了一系列的从宏观结构到微观行为的研究,包括对种族、民族、阶级和性别,到细如家庭结构个人社会关系模式的研究。社会学系分成更多更细的研究方向,包括像犯罪和离婚,在微观方面例如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些社会学家使用定量研究(定量研究来以哲学的演绎法为根基,先默认假说,搜集样本后以机率与反面验证方式推论)的方法从数量上来描述一个社会总体结构,以此来研究可以预见社会变迁和人们对社会变迁反应的定量模型。这种由拉扎斯费尔德(Paul F.Lazarsfeld)倡导的研究方法,现在是社会学研究中的两个主要方法论之一。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另外一个主要流派是定性研究(定性研究属于归纳法,透过不断归纳资料属性,最后建构一个关于对象专属的理论,又有人称为扎根理论),包括历史社会学、参与观察、深度访谈、专题小组讨论等收集资料的方法,以及基于扎根理论、内容分析等定性资料的分析及归纳方法。从事定性分析的社会学家相信,这是一种更好的方法,因为这可以加强理解“离散”性的社会和独特性的人文。这种方法从不寻求有一致观点,但却可以互相欣赏各自所采取的独特方式并互相借鉴。主流的观点认为,定量和定性这两种研究方式是互补的,而不是矛盾的。涂尔干与韦伯都强调两者的重要性─亦即从主观(定性)与客观(定量)交错研究。到后来的象征互动派大师布鲁默(Herbert Blumer)相当强调定性的影响力。

20世纪晚期以来的社会学并没有摆脱赖特·米尔斯所揭示的问题。可以认为,社会学作为一个“社会科学”学科,面临着比经济学更加严重的危机。20世纪中晚期以来的社会学日益学院化,同时却又显得支离破碎,缺乏核心的解释逻辑,对公众面临的问题缺乏强有力的回应。一些传统的领域在制度经济学的渗透下,也逐渐在丧失。对于这些问题,中国大陆和台湾的社会学学者似乎都缺乏回应。

如何培养社会学的想象力

培育出一个敏锐的社会学想象力有三个同样重要的关键的思维方式,我们称为“三个R”:反思性、关系性和再建构。反思性意味着把社会科学的工具----特别是用社会学想象力承载着的批评性的评估----返回到一个人自身去。反思的思考者要发现自己是带有怎样的想当然的思考,而这种想当然的东西怎样影响了他自己怎样理解社会世界。在我们认为自己知道一些东西之前,我们必须审视自己的思想,看看我们怎么会知道这个东西的。或者,用另一种方式说,如果我们希望研究社会,那么首要的是我们必须研究我们自己。我的思考方式怎样受到了种族统治和对白人性(原文为whiteness,我翻译为‘白人性’—特注)变成自然而然的社会规范的影响?我怎样受益于或不受益于我的种族,或者,我的性别,阶级的位置,国籍,宗教,或性取向。----而这些会怎样令我有偏差?我对种族的想法怎样受我受的教育的影响?我自己的和我的社会的对种族的看法来自哪里?这本书的第一部分“反思性”,令我们看种族这个概念怎么被历史化,这将允许我们更好地回答上面这些问题。

关系性意味着社会的构成就是关系的展开。在这种看法下,检验一个个人或一个群体的最好的方式是探索关系的网络,或称“生活的田园”(原文是fields

of

life),意即个人或群体镶嵌于其中。这些生活的田园有他们自己内在的逻辑,每一个部分是根据他们内在的规则而操作,----但同时他们也被更大的社会力量而影响着。在美国,每一个方面的生活都充满了种族的现实。这本书的第二部分“关系性”,检验社会的主要的方面是怎样被种族动态所渗透的。从大的、非个人的方面移向更小、更亲密的层面,它探索政治、经济和居住方面,然后再检验美国的立法是怎样被种族所影响。它分析教育、神学、社会联盟体等方面。然后以检验种族和亲密关系而结束。

这本书没有用寻常的思路去处理不同的种族,如果你想看我们怎样分别描述不同的种族或族群群体,你不会找到这样的内容的,我们相信那样的做法只会给人强化一种虚构的看法,以为这些种族群体之间各个都有基本的不同。我们的思考在这本书中是在于群体的关系,而不是一个一个的群体。我们更关注的是传授思考种族结构和动态的思维方法而不是告诉你具体的种族群体如何如何。

如果反思性可以促使我们去审问----去问一些不容易的问题----我们自己的想法和去寻找那些不被人们所注意到的盲点,如果关系性可以推动我们去理解种族是怎样在生活的多个方面起作用,那么再建构就会推动我们拿出我们新形成的知识将之运用于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它包含用我们得到的种族统治的知识来战斗。它意味着再建构我们在自己的生活中是怎样思考种族的,然后将我们比较锋利的分析用于别处对种族的讨论。这个工作可以在许多不同的场景去做,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去做。可以从我们的饭桌做到首都华盛顿。在本书最后一章,即第三部分“再建构”,我们探索白人和非白人怎样一起起来反对种族主义。

如何看待社会学研究领域的扩展及其意义

当前社会变迁剧烈,新的现象层出不穷,旧有的理论必然会出现解释力不足的问题。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必须根据社会的变迁,调整自己的研究领域和研究重点。而且当前我国社会学的发展并没有在国际上重回当年的地位,对国内的研究还是没有形成自己的理论。这更需要社会学进行新的探索与尝试。

十年前,费孝通先生在《思想战线》曾专门写文章探讨拓展社会学的边界。在总起部分,他这样说:

社会学是一种具有“科学”和“人文”双重性格的学科, 社会学的科学性, 使得它可以成为一种重要的“工具”, 可以用来解决具体的问题, 比如预测一个社会的发展走向, 调查一个群体的态度行为,分析某个社会组织的运行机制, 解决某个紧迫的社会问题等。然而, 社会学的价值, 还不仅仅在于这种“工具性”。今天的社会学, 包括它的科学理性的精神, 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人文思想”; 社会学科研和教学, 就是一个社会人文精神养成的一部分。社会学的知识、价值和理念, 通过教育的渠道, 成为全社会的精神财富, 可以帮助社会的成员更好地认识、理解自我和社会之间的关系, 以提高修养、陶冶情操、完善人格, 培养人道、理性、公允的生活态度和行为, 这也就是所谓“位育”教育的过程,是建设一个优质的现代社会所必不可少的。社会学的研究方向, 也自然要考虑到这种人文方面的需要。社会学的人文性, 决定了社会学应该投放一定的精力, 研究一些关于“人”、“群体”、“社会”、“文化”、“历史”等基本问题, 为社会学的学科建设奠定一个更为坚实的认识基础。中国丰厚的文化传统和大量社会历史实践, 包含着深厚的社会思想和人文精神理念, 从过去20 多年的研究和教学的实践来看, 深入发掘中国社会自身的历史文化传统, 在实践中探索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是中国学术的一个非常有潜力的发展方向, 也是中国学者对国际社会学可能做出贡献的重要领域之一。

标签:社会学工具渗透


已有1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 访客

    访客  评论于 2022-07-12 18:45:54  回复

    帮助人们认清事物的本质联系和规律,因而经验描述既可帮助人们认识社会现象,又是社会科学研究理论假设的前提;另一方面,描述还可为决策部门提供重要依据。这就要求社会学描述社会现实所得到资料必须具有代表性、准确性、稳定性和及时性,任何片面的、虚假的、过时的信息都可能造成认识上的错

欢迎 发表评论:

破解邮箱排行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