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侧
国内最专业的黑客技术博客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网站入侵 > 正文

渗透软件手机版_2019年app渗透工具

作者:hacker发布时间:2022-07-11分类:网站入侵浏览:146评论:2


导读:目录:1、2019年互联网保险报告2、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前景怎么样?3、在线教育必将是未来教育的趋势,你觉得这个趋势好吗?4、商业智能现状及发展趋势5、20...

目录:

2019年互联网保险报告

中保协发布《2020年互联网财产保险市场分析报告》:互联网信用保证险保费收入62.52亿元-工保网

当前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数字技术不断创新突破,为保险业数字化线上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推动互联网保险市场在近年来取得高速增长。2020年,在疫情影响和监管政策的推动下,财产保险业加速了线上化转型进程。一方面,疫情的爆发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居民投保习惯,倒逼机构提升线上展业水平和数字化能力,提质增效。另一方面,银保监会提出“到2022年,车险、农险、意外险、短期健康险、家财险等业务领域线上化率达到80%以上”,鼓励机构为消费者提供安全便捷的线上保险服务。在疫情影响和监管政策双重推动下,互联网财产保险市场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

1、互联网财产保险市场总体情况

1. 互联网财产保险业经营主体持续扩张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及网民规模的扩大,保险公司纷纷布局互联网渠道。根据保险业协会统计,六年间,互联网财产保险市场经营主体实现翻倍增长;2014年,共计33家保险公司开展互联网财产保险业务,截至2020年,共计73家保险公司开展互联网财产保险业务。

2. 互联网财产保险业务规模同比有所收缩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以及车险综改、意外险改革、信用保证保险新规等监管因素综合影响,互联网财产保险累计保费收入797.95亿元,同比下降4.85%,低于财产保险市场同期增长率近9个百分点;互联网财产保险累计承保保单数量279.51亿件,同比下降0.92%。

3. 互联网非车险业务发展优于车险业务,非车险保费规模占比超七成

2020年,互联网车险累计保费收入220.60亿元,同比下降19.64%,占比27.65%,较2019年下降5.09个百分点;互联网非车险累计保费收入577.35亿元,同比增长2.35%,占比72.35%,相较2014年4.41%的份额增长超15倍。在非车险高速增长,特别是退运险、意外险等产品热销的背景下,互联网财产保险整体件均保费逐年下降,从2014年的25.18元/单降至2020年的2.07元/单。此外,虽然互联网财产保险业务渗透率出现下降,由2015年峰值9.12%下降至2020年的5.87%,但是互联网非车险渗透率呈现持续增长态势,从2014年的1.10%增至2020年的10.81%。

4. 互联网财产保险业积极应对,多措并举抗击疫情

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保险业快速响应,除捐款、捐赠物资外,更立足保险业务本身,充分发挥经济稳定器的作用。一方面,针对疫情进行产品与服务双重升级,在第一时间为客户提供保险保障;另一方面,将销售、服务、运营线上化,降低因疫情导致的承保、理赔及其他客户运营不利影响。同时,疫情也持续提升着客户对互联网保险市场的关注和健康保险保障意识,给行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积极意义和发展推动。

5. 监管政策陆续出台,保障行业良好健康的运行环境

科技与保险的结合,催生了全新的市场,很多公司开始探索构建互联网保险生态圈。在积极鼓励互联网保险创新发展的同时,监管机构也非常重视互联网保险经营行为的规范和相关风险的防控,通过多种监管措施有效部署和推进行业结构转型升级,以推动互联网保险向更高质量的方向发展。2020年,明确互联网保险销售行为可回溯管理要求,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出台《关于推进财产保险业务线上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推进线上化任务,提升保险业务可获得性和服务便利性;发布《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严格规范互联网保险业务行为,加强互联网保险风险防控。

2、互联网财产保险市场分渠道情况

1. 互联网财产保险业务主要来源于第三方

2020年,在互联网财产保险业务中,第三方(包括第三方网络平台和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合计保费收入593.23亿元,占比74.34%,同比上升5.45个百分点;其中第三方网络平台保费收入335.28亿元,占比42.02%,同比下降3.76个百分点;保险专业中介机构保费收入257.95亿元,占比32.33%,同比上升9.21个百分点。自营网络平台保费收入187.85亿元,占比23.54%,同比下降5.68个百分点。

2. 自营网络平台渠道客户数和活跃度有所提升,但整体业务量大幅下滑,销售险种以车险为主

2020年,自营网络平台渠道保费收入187.85亿元,同比下降23.35%。从细分险种来看,该渠道以车险业务为主,车险保费收入占比为70.82%。随着互联网车险业务的萎缩,自营网络平台渠道在互联网财产保险业务中的贡献度也在下降。从细分渠道来看,移动端官网在客户数、活跃度双重提升的同时实现保费规模增长;其余渠道虽客户数、活跃度有所提升,保费规模却大幅下降。2020年,移动端官网独立访客户和访问量同比增速均超300%,保费收入9.80亿元,同比增长22.96%。移动APP累计安装量约5100万人,同比增长3.25%,独立访客数和访问量同比增速均超25%;保费收入97.22亿元,同比下降28.99%。微信公众号关注数2.80亿人,同比增长14.19%;保费收入42.25亿元,同比下降15.99%。此外,PC官网累计注册客户数约4756万人,同比增长54.40%,但独立访客数和网站页面查看量却均出现同比下降,可见用户的行为习惯从PC端演变到了移动端。

3. 第三方网络平台渠道保费规模首次呈现收缩,业务以非车险为主,退货运费险占大头

2020年,第三方网络平台渠道保费收入335.28亿元,同比下降12.66%。从细分险种来看,相较于其他渠道,第三方网络平台的险种结构较为多元化,其他险(主要为退货运费险)、意健险、信用保证险业务保费收入较高,占比分别为 32.61%、31.88%、13.57%。从具体平台来看,根据保险业协会主要合作机构数据,前四家第三方网络平台为淘宝网、支付宝、天猫、美团网,四家机构累计保费收入占第三方网络平台总保费的57.15%。

4. 保险专业中介机构渠道业务增长迅速,主攻意健险

2020年,保险专业中介机构渠道保费收入257.95亿元,同比增长33.07%。从细分险种来看,其主要销售险种为意健险和车险,保费收入占比分别为64.03%、24.13%。根据保险业协会统计,泛华集团和明亚经纪两家机构互联网意健险保费收入占比均超过99%。

3、互联网财产保险市场分险种情况

不同险种发展呈现分化格局,业务结构与财产保险公司整体险种分布存在较大差异。2020年,互联网财产保险业务中前三险种为意健险、车险和其他险(主要包括退货运费险),累计保费收入656.70亿元,占比82.30%。其中,互联网车险份额比财产保险公司整体市场低33.05个百分点;而意健险则体现出与互联网更高的适配性,占比高于财产保险公司整体市场(12.18%)27.93个百分点。

(一)互联网车险业务情况

1. 互联网车险业务持续负增长

2020年,互联网车险累计保费收入220.60亿元,延续2019年负增长趋势,同比下降19.64%。

2. 互联网车险业务发展与人口数量、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主要集中于东南发达区域

2020年,互联网车险保费规模排名前五地区为山东省、广东省、江苏省、浙江省和河南省,累计保费收入88.31亿元,占比40.17%,和车险整体市场的区域分布趋势一致。虽然西部地区互联网车险规模较小,但是受线下机构铺设较薄弱的影响,当地互联网车险渗透率普遍较高。

3. 互联网车险市场集中度进一步下降

2020年互联网车险保费规模排名前五的公司分别为大地保险、平安产险、太保产险、人保财险、泰康在线,累计保费收入121.18亿元,CR5 为54.93%,较2019年下降14.51个百分点,集中度持续下降。

4. 自营网络平台是互联网车险主要业务来源,但业务贡献度逐渐下滑

2020年,互联网车险业务中自营网络平台保费收入占比60.31%,较2019年下降7.91个百分点,保险专业中介机构保费收入占比28.22%,同比上升7.78个百分点, 第三方网络平台保费收入占比9.23%,同比下降0.50个百分点。

(二)互联网非车险业务情况

1. 互联网非车险业务维持正增长,但同比增速有所回落

2020年互联网非车险累计保费收入577.35亿元,同比增长2.35%。从具体险种看,除信用保证险外,其余互联网非车险险种累计保费收入均实现同比正增长。从主体增速来看,超一半的保险公司互联网非车险保费实现同比正增长。

2. 互联网意健险业务维持较高增速,保费规模跃居互联网财产保险首位;信用保证险保费规模大幅收缩

2020年,互联网意健险累计保费收入320.05亿元,同比增长19.70%。自2020年1月起,互联网意健险保费收入开始超过车险且差距不断拉大,截至年底,超过互联网车险12.46个百分点;主要是由于互联网短期健康险紧抓用户需求,产品简单透明、性价比高、投保智能高效,同时疫情下健康保障意识大幅提升、社交图谱集群化效应凸显。信用保证险方面,鉴于个别网贷平台出现不同程度的违约风险情况,信用保证险迎来新规,各家险企纷纷收紧融资性信用保证险业务,规范业务流程,提高风控级别。2020年,互联网信用保证险累计保费收入62.52亿元,同比下降52.18%。

3. 互联网非车险市场集中度远高于互联网车险,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发展强劲

2020年互联网非车险保费规模排名前五的公司分别为众安保险、泰康在线、国泰产险、人保财险和太保产险,累计保费收入377.14亿元,占比65.32%,较2019年下降0.75个百分点,但是仍比互联网车险CR5高出10个百分点。从具体公司情况来看,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在互联网非车险业务中表现优异,2020年合计保费251.86亿元,占比43.62%。

4. 互联网非车险业务主要来源于第三方网络平台,专业中介机构渠道次之

2020年,互联网非车险业务中第三方网络平台保费收入占比54.55%,同比下降8.77个百分点,保险专业中介机构保费收入占比33.90%,同比上升9.48个百分点,保险自营网络平台占比9.49%,同比下降0.75个百分点。

5. 互联网非车险热销产品中短期健康险、退货运费险表现突出

各类科技应用飞速发展,各类互联网平台层出不穷,为互联网非车险的产品服务场景化创新、营销精准触达、用户体验优化提供了机遇,如快速迭代的百万医疗、电商场景的退货运费险、出行平台的航意航延险、移动支付的账户安全险等。根据保险业协会对2020年前60款热销产品监测,短期健康险产品有27款,累计保费收入占比48.12%,主要为百万医疗产品;意外险产品7款,累计保费收入占比6.61%,主要为航空意外险和个人人身意外险。此外,在各类热销产品中,退货运费险承保保单数量最高,保费收入呈现持续较快增长态势,保费规模排名前三的分别为国泰产险、众安保险和大地保险。

4、互联网财产保险市场分主体情况

1. 互联网财产保险市场集中度下降,竞争更加充分

2020年,互联网财产保险保费规模排名前十的保险公司分别为众安保险、泰康在线、人保财险、太保产险、国泰产险、大地保险、太平财险、平安产险、京东安联、阳光产险,累计保费收入622.12亿元,占比77.96%,较2019年下降4.46个百分点。

2. 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保费规模占比超三分之一,非车险业务发展强劲,其中意健险表现更为突出

受疫情影响,消费者对零接触消费模式愈发关注,这也为专业互联网公司业务拓展提供了较好的机遇。2020年四家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累计保费收入280.60亿元,同比增长19.27%,占比35.17%,较2019年上升7.11个百分点;累计承保保单数量96.49亿单,同比增长4.46%,占比34.52%,较2019年上升1.78个百分点。在互联网非车险业务方面,四家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累计保费收入251.86亿元,占其整体业务比重89.76%,高于传统财产保险公司26.84个百分点。一方面,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在车险服务领域不具备比较优势,促使其聚焦非车发展;另一方面,百万医疗等网红产品在具备较高互联网适配性的同时,对技术迭代、产品创新等都有较高要求,而这也是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的优势所在。从具体险种来看,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意健险保费收入在其总保费收入中占比超六成,占据互联网意健险总保费的半壁江山。

3. 传统保险公司在互联网车险经营中占据比较优势

2020年传统保险公司累计保费收入517.35亿元,同比下降14.25%,占比64.83%;累计承保保单数量183.03亿单,同比下降3.54%,占比65.48%。从分险种来看,传统保险公司在互联网业务拓展中,车险经营更占据优势,主要是由于车险对线下服务要求较高,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需进一步强化线上销售线下服务相结合的能力。2020年,传统保险公司互联网车险业务保费收入总计191.86亿元,占整体互联网车险业务比重86.97%。

5、对互联网财产保险市场的思考和建议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作为当下消费主流的以80、90后为主的“新中产”人群正逐步养成网络消费习惯,该人群具有年轻、新事物适应性强、受教育程度高、主动保障意识强的特征,正是互联网保险的主要目标客群。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 47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0.4%,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7%。与此相比,中国互联网保险用户2亿多人,可见互联网保险仍具有较大的潜在增长空间。

(一)当前存在的风险和问题

1. 后疫情时代经济风险压力

2020年,在新冠疫情黑天鹅事件全球性蔓延、中美摩擦升级等影响下,我国和主要经济体都遭受了较大的冲击。当前国内疫情已经得到控制,但仍面临境外输入性疫情压力等不可控因素,预计国内经济影响将会一定程度地持续存在。国内保险市场面临新的形势,保险存量用户和新增用户的风险管理是业内较大的挑战。

2. 信息不对称引发逆向选择和纠纷风险

互联网保险业务与传统线下业务不同,由于保险公司与投保人无法面对面接触,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沟通限制和信息不对称,由此可能导致的逆向选择以及纠纷风险都不容忽视。一方面,保险公司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中,风险监测预警和早期干预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提高风险识别和处置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部分保险公司存在信息披露不全面等问题损害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由于保险人和投保人缺乏正面沟通,投保人可能对保险产品条款产生误解,从而产生诸如保险利益难以确认等赔偿纠纷。

3. 新技术放大潜在风险,应对能力亟待建设

互联网保险业务对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在极大提升社会生产力的同时,也带来了隐私保护、信息安全等方面的诸多问题。伴随着新技术在保险行业的应用,此类风险也相应进入保险领域。例如,基于大数据的个性化核保过程意味着更多维度数据的埋点、采集与应用,一旦发生信息泄露,后果会更加严重。诸如此类的风险,需要保险业积极投入,共同提升风险管理能力。

4. 互联网创新产品设计和科学定价存在难度

当前,大多数创新型互联网保险产品都属于首创,产品设计需要兼顾产品本身属性和网络化操作要求,即进行在线咨询、投保、理赔和售后服务等,这在提高了产品设计适应性的同时,也带来了相应的风险。此外,由于互联网保险业务开展时间不长,没有太多的历史数据积累,消费者行为习惯相较传统产品难以预测和控制,这对互联网保险的产品科学定价也形成了一定的挑战。

(二)下一阶段的思考和建议

1. 推进财险业务线上化工作,强化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为更好地服务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向消费者提供更便捷高效的保险服务,财产保险公司应积极提升业务线上化水平,优化丰富“非接触式服务”渠道;同时,通过线上赋能传统线下业务,探索线下服务的数字化转型,加强线上线下业务的有效联动,做优存量、做大增量、做好服务,提高消费者对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保险产品和服务的满意度。

2. 强化科技应用,激发行业发展新动能

互联网保险场景碎片化、交互频次高、交易时效强、业务峰谷波动大等特点推动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在行业的应用,使保险公司建立起更加全面的业务流程、更加完整的业务监控体系,从而实现业务流程的智能化运营。保险公司需借助新兴技术带来的强大计算资源和大数据分析处理能力,对用户数据、保险业务场景数据和外部大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和快速适配,并建立起应对多元化场景需求、多样化产品类型、多层次产品运营、多维度风险监控要求的智能化保险运营体系。

3. 坚持融合创新,提升线上保险产品和服务价值

当前,互联网财产保险市场,保险公司对互联网渠道掌控力较弱,需树立互联网思维,从价值转移迈向价值创造,利用线上技术形成差异化能力。围绕科技创新、社会服务、居民消费等重点领域,迭代创新保险产品,例如拓展UBI、网约车等创新产品。同时,形成更丰富完善的保险服务供给,做厚保险服务的价值,强化自身核心竞争力。

4. 坚持合规经营,在保障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同时切实保证风险可控

随着互联网保险业务的迅速发展,不断涌现出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给保险消费者带来困扰的同时,也影响了互联网保险的健康发展。保险行业应本着“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在更好地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基础上,进一步规范经营行为。从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角度出发,通过完善信息披露、制定线上服务标准、建设线上销售追溯体系、保护客户信息安全等方面,提升线上消费者满意度。同时,进一步完善保险在线业务风险防控体系,运用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技术提高保险业务风险识别和处置的准确性,防止风险交叉传染。健全风险监测预警和早期干预机制,提升风险防控的及时性。

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前景怎么样?

互联网产业产业链梳理

互联网产业诞生之初就被应用于不同场景以改善原有产业形态,前瞻认为我国互联网产业链上游主要为互联网产业支撑类设施建设,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产业发展硬件设施建设和互联网产业应用软件系统研发,产业中游则主要为互联网产业在不同应用场景下呈现的产业形态。在“万物互联”的行业发展下改变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互联网产业下游主要为面向社会各界的应用主体。除此,在复杂的国内外互联网环境下,互联网产业安全贯穿始终,监管机构则出台相关举措,对行业进行全产业链监管。

互联网产业上游支撑类设施建设主要包括软硬件支撑等,代表企业有三大电信运营商、麒麟软件、浪潮等;互联网产业中游按应用场景来看,代表企业主要有西门子、阿里巴巴、字节跳动、卫宁健康、科大讯飞、京东数科和数梦工程等;互联网产业下游则是面向整个社会的应用主体部分。

产业链上游:软硬件支撑发展迅速

1、互联网硬件支撑-基础资源和接入环境发展较好态势

(1)基础资源:IP地址+域名

——IP地址:IPv6和IPv4协同发展

IP地址(英语:IP Address),全称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又译为网际协议地址、互联网协议地址。是网际协议中用于标识发送或接收数据报的设备的一串数字。它为互联网上的每一个网络和每一台主机分配一个逻辑地址,以此来屏蔽物理地址的差异。现阶段全球IP地址主要分为IPv4和IPv6两种类型。

2013-2020年,我国IPv6地址数量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17年11月2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规模部署行动计划》,促进其建设数量大幅上升。

2020年我国IPv6地址数量为57634块/32,同比增长13.3%,截至2021年6月,IPv6地址数量为62023块/32,较2020年12月增长7.6%。CNNIC监测范围内的全球知名度较高的23家公共递归服务器厂商中,有12家提供IPv6公共递归服务。

2013-2020年我国IPv4地址变动总体不大,平均增速维持在1%以下,截至2021年6月,我国IPv4地址数量为39319万个。

注:以上数据均含港澳台地区,下同。

——域名:2020年有所下降

计数据俩看,2011-2016年我国域名数量呈现持续上升趋势,2017-2020年数量则在3000万个以上呈现波动态势。2020年我国域名数量共计4197.76万个,同比下降17.6%,2021年6月我国域名数量达到3136.24万个。

(2)接入环境:手机为主,网络流量提升速率趋势明显

——接入设备:手机为主

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6%;使用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电视和平板电脑上网的比例分别为34.6%、30.8%、25.6%和24.9%。

——固定宽带:千兆宽带用户上升较快

作为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公共基础设施,宽带网络是我国战略部署的优先行动领域和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的重要举措。

2019年工信部启动了“双G双提”行动,推动固定宽带和移动宽带双双迈入千兆(G比特)时代,为高带宽应用创新和推广提供基础网络保障。

2017-2021年我国百兆及以上接入用户占比持续提升,2020年100Mbps及以上接入速率的固定宽带接入用户超4亿户,占总用户数的89.9%,截止2021年6月,全国百兆用户覆盖率已达到91.5%,千兆用户规模达到1423万户。

——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提速较快

从统计数据来看,我国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增速极快,2014-2018年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增速达到三位数,2020年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消费达1656亿GB,同比增长35.7%。

2、互联网软件支撑-网页数量稳定增长,APP在架数量有下降趋势

从统计数据来看,2013-2017年我国互联网网站数量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17年之后我国互联网网页数量呈现逐年下降趋势,这主要因为2017年勒索病毒WannaCry席卷全球,对我国互联网产业造成巨大冲击,并助推了我国互联网全网专项整治活动。2020年我国互联网网站数量为443万个,同比下降10.9%,截止2021年6月,我国网站数量仅为422万个,同比下降4.7%。

从统计数据来看,2013-2020年我国互联网网页数量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20年我国网页数量为3155亿个,同比增长5.9%。

根据统计数据,我国APP在架数量呈现波动下降趋势,截至2020年12月,我国国内市场上监测到的App(Application,移动互联网应用)数量为345万款,较2019年减少22万款,同比下降6%。

截至2020年12月,App数量排在前四位的占比合计达59.2%。其中,游戏类App数量达88.7万款,占全部App数量的比例为25.7%。日常工具类、电子商务类和生活服务类App数量分别达50.3万、34.0万和31.0万款,分列第二、三、四位,占全部App比重分别为14.6%、9.9%和9.0%。

产业链下游:政府个人应用不断增大

1、政府互联网应用: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加速布局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强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推动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是推动数字政府建设的出发点,也是数字政府服务老百姓的落脚点。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2020年,各地区各部门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大力推进“一网通办”。总体来看,政务服务水平的率先突破,已经成为当前阶段我国政府数字化转型的典型特征,为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提供有力支撑,成为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2、用户互联网应用:网民规模超10亿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1-2020年我国互联网普及率和互联网上网人数均呈现逐年上升的发展趋势,时至2020年,我国上网人数已经达到了98899万人,接近10亿人次,互联网普及率已经达到70.4%,我国离实现全民互联社会又进一步。截止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突破了10亿人大关,互联网普及率达到71.6%。我国网民中,手机网民占比常年超过98%,截至2021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为10.07亿,较2020年12月新增手机网民2092万,占比99.6%。

——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互联网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在线教育必将是未来教育的趋势,你觉得这个趋势好吗?

一个疫情改变了我们的现在生活方式,体现在方方面面,比如工作,医疗跟教育各方面。原本大家都聚在单位上班,现在很多人选择了居家办公,原本必须去医院才能诊断病情,现在也提倡线上诊断,原本的课堂教育变成了在线教育。这些方式的改变,使得人们发现原来生活可以多样化,比如说在线教育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于是有人说在线教育必将是未来教育的趋势,我深表认同。而且我觉得,这个趋势是向好的方面发展的,值得大家的推崇。

为什么我会这么认为呢?这里我要说三个原因。第一个原因,在线教育省时省力。大家知道好多鸡娃的家长,每天都奔波在各种教育机构,各种培训机构,为的是孩子及时的充电,补充一些课外的知识。在这过程中,路上耗费的时间,家长付出的精力,学校以及培训机构的场所费用,这些都是一种资源。如果把这些教育变成了线上教育,那么老师们居家办公,学生们利用家里的电子设备就能进行上课,家长们也不用来回穿梭于各种教育机构和家庭之间,这不正是省时省力的表现吗?

第二个原因,在线教育推动了教育资源的平衡。曾经有个段子说,自从在线教育流行后,你也不用是海淀毕业的,也不用是东城毕业的,因为大家都是歌华有线毕业的。这说的是疫情期间的义务教育的状况。因为大家都推行的是在线教育,就无所谓名校名师这样的区别,从而推动了教育均衡,每个人在家都能享受到最优质的教育。

第三个原因,在线教育拓展了教育的广度,真正实现了资源共享。以前我们受时间、地域以及资源的限制,很多农村或者山区的孩子,享受不到优质的教育服务。哪怕是城市里的孩子们和好学者们,也享受不到国外的优质课程。在线教育,就很好地扩展了这个教育的广度,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学习很多我们想要学习的东西,包括外来的先进知识和技能。

商业智能现状及发展趋势

商业智能(亦称:商务智能)是支持企业决策分析的一系列软件、技术、方法的集合。1989年Gartner首次提出了商业智能(BI)的概念,将其定义为一类由数据仓库、查询报表、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数据备份和恢复等部分组成的、以帮助企业决策为目的的技术及其应用。

全球商业智能市场快速发展 解决方案渗透率不断提升

根据Gartner发布数据,2018年全球商业智能和分析软件解决方案市场规模达到216亿美元,同比增长11.7%,其中现代BI平台增长速度最快,增速达到23.3%,其次是数据科学平台,增速达到19.0%。预计2019年全球市场规模在237亿美元左右。

根据市场咨询服务公司Dresner Advisory Services发布的数据,从2015年至2019年,商业智能市场经历了一个持续且积极的发展过程,商业智能的渗透率(占总员工的百分比)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提高。

通过比较2015年和2019年商业智能解决方案的渗透情况,2019年前三个渗透级别(40%)已占到潜在授权用户的34%,而2015年这一比例仅为27%。与此同时,20%以下的渗透率从2015年的57%下降到2019年的49%。这个趋势表明,商业智能的启用和普及力度正在持续改善。

中国商业智能行业正处于成长期 增长迅速

根据帆软数据应用研究院统计数据,2018年中国商业智能(BI)软件行业规模约为16.6亿元,同比增长25.8%,未来中国BI行业的发展潜力巨大。预计2019年中国商业智能(BI)行业软件收入规模在21亿左右,增长率达到27.1%。

注:市场规模为纯软件销售收入,不含项目实施、项目运维等。

另据IDC发布数据,2019年上半年中国商业智能软件市场规模为2.1亿美元,同比增长24.6%。IDC预测,2019年全年中国商业智能软件市场规模为5.5亿美元。

中国市场以报表分析软件为主 帆软继续占据国内市场第一的位置

根据IDC发布数据,在中国商业智能软件子市场中,报表分析软件仍是目前市场最主要的需求,2019年上半年市场份额占比为72.8%。高级分析和预测分析市场份额占27.2%。

在企业竞争方面,近年来,商业智能行业进场者越来越多。2018年活跃的BI工具和厂商约有50个,较2017年的42个多出8个,很多产品都是近两年推出的。

中国商业智能市场马太效应已经凸显。根据IDC发布数据,2019年上半年,帆软(FanRuan)以14.9%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近年来,帆软不断加强生态合作伙伴建设并进行行业市场深耕,市场规模不断扩大。SAP和微软(Microsoft)分别以9.3%和7.7%排在第二、三位。IBM和SAS在金融行业有长期的的用户基础,分别以6.5%和4.9%排在第四、五位。

—— 以上数据及分析均来自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商业智能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竞争战略分析报告》。

2019年互联网保费

中保协发布《2020年互联网财产保险市场分析报告》:互联网信用保证险保费收入62.52亿元-工保网

当前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数字技术不断创新突破,为保险业数字化线上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推动互联网保险市场在近年来取得高速增长。2020年,在疫情影响和监管政策的推动下,财产保险业加速了线上化转型进程。一方面,疫情的爆发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居民投保习惯,倒逼机构提升线上展业水平和数字化能力,提质增效。另一方面,银保监会提出“到2022年,车险、农险、意外险、短期健康险、家财险等业务领域线上化率达到80%以上”,鼓励机构为消费者提供安全便捷的线上保险服务。在疫情影响和监管政策双重推动下,互联网财产保险市场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

1、互联网财产保险市场总体情况

1. 互联网财产保险业经营主体持续扩张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及网民规模的扩大,保险公司纷纷布局互联网渠道。根据保险业协会统计,六年间,互联网财产保险市场经营主体实现翻倍增长;2014年,共计33家保险公司开展互联网财产保险业务,截至2020年,共计73家保险公司开展互联网财产保险业务。

2. 互联网财产保险业务规模同比有所收缩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以及车险综改、意外险改革、信用保证保险新规等监管因素综合影响,互联网财产保险累计保费收入797.95亿元,同比下降4.85%,低于财产保险市场同期增长率近9个百分点;互联网财产保险累计承保保单数量279.51亿件,同比下降0.92%。

3. 互联网非车险业务发展优于车险业务,非车险保费规模占比超七成

2020年,互联网车险累计保费收入220.60亿元,同比下降19.64%,占比27.65%,较2019年下降5.09个百分点;互联网非车险累计保费收入577.35亿元,同比增长2.35%,占比72.35%,相较2014年4.41%的份额增长超15倍。在非车险高速增长,特别是退运险、意外险等产品热销的背景下,互联网财产保险整体件均保费逐年下降,从2014年的25.18元/单降至2020年的2.07元/单。此外,虽然互联网财产保险业务渗透率出现下降,由2015年峰值9.12%下降至2020年的5.87%,但是互联网非车险渗透率呈现持续增长态势,从2014年的1.10%增至2020年的10.81%。

4. 互联网财产保险业积极应对,多措并举抗击疫情

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保险业快速响应,除捐款、捐赠物资外,更立足保险业务本身,充分发挥经济稳定器的作用。一方面,针对疫情进行产品与服务双重升级,在第一时间为客户提供保险保障;另一方面,将销售、服务、运营线上化,降低因疫情导致的承保、理赔及其他客户运营不利影响。同时,疫情也持续提升着客户对互联网保险市场的关注和健康保险保障意识,给行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积极意义和发展推动。

5. 监管政策陆续出台,保障行业良好健康的运行环境

科技与保险的结合,催生了全新的市场,很多公司开始探索构建互联网保险生态圈。在积极鼓励互联网保险创新发展的同时,监管机构也非常重视互联网保险经营行为的规范和相关风险的防控,通过多种监管措施有效部署和推进行业结构转型升级,以推动互联网保险向更高质量的方向发展。2020年,明确互联网保险销售行为可回溯管理要求,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出台《关于推进财产保险业务线上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推进线上化任务,提升保险业务可获得性和服务便利性;发布《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严格规范互联网保险业务行为,加强互联网保险风险防控。

2、互联网财产保险市场分渠道情况

1. 互联网财产保险业务主要来源于第三方

2020年,在互联网财产保险业务中,第三方(包括第三方网络平台和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合计保费收入593.23亿元,占比74.34%,同比上升5.45个百分点;其中第三方网络平台保费收入335.28亿元,占比42.02%,同比下降3.76个百分点;保险专业中介机构保费收入257.95亿元,占比32.33%,同比上升9.21个百分点。自营网络平台保费收入187.85亿元,占比23.54%,同比下降5.68个百分点。

2. 自营网络平台渠道客户数和活跃度有所提升,但整体业务量大幅下滑,销售险种以车险为主

2020年,自营网络平台渠道保费收入187.85亿元,同比下降23.35%。从细分险种来看,该渠道以车险业务为主,车险保费收入占比为70.82%。随着互联网车险业务的萎缩,自营网络平台渠道在互联网财产保险业务中的贡献度也在下降。从细分渠道来看,移动端官网在客户数、活跃度双重提升的同时实现保费规模增长;其余渠道虽客户数、活跃度有所提升,保费规模却大幅下降。2020年,移动端官网独立访客户和访问量同比增速均超300%,保费收入9.80亿元,同比增长22.96%。移动APP累计安装量约5100万人,同比增长3.25%,独立访客数和访问量同比增速均超25%;保费收入97.22亿元,同比下降28.99%。微信公众号关注数2.80亿人,同比增长14.19%;保费收入42.25亿元,同比下降15.99%。此外,PC官网累计注册客户数约4756万人,同比增长54.40%,但独立访客数和网站页面查看量却均出现同比下降,可见用户的行为习惯从PC端演变到了移动端。

3. 第三方网络平台渠道保费规模首次呈现收缩,业务以非车险为主,退货运费险占大头

2020年,第三方网络平台渠道保费收入335.28亿元,同比下降12.66%。从细分险种来看,相较于其他渠道,第三方网络平台的险种结构较为多元化,其他险(主要为退货运费险)、意健险、信用保证险业务保费收入较高,占比分别为 32.61%、31.88%、13.57%。从具体平台来看,根据保险业协会主要合作机构数据,前四家第三方网络平台为淘宝网、支付宝、天猫、美团网,四家机构累计保费收入占第三方网络平台总保费的57.15%。

4. 保险专业中介机构渠道业务增长迅速,主攻意健险

2020年,保险专业中介机构渠道保费收入257.95亿元,同比增长33.07%。从细分险种来看,其主要销售险种为意健险和车险,保费收入占比分别为64.03%、24.13%。根据保险业协会统计,泛华集团和明亚经纪两家机构互联网意健险保费收入占比均超过99%。

3、互联网财产保险市场分险种情况

不同险种发展呈现分化格局,业务结构与财产保险公司整体险种分布存在较大差异。2020年,互联网财产保险业务中前三险种为意健险、车险和其他险(主要包括退货运费险),累计保费收入656.70亿元,占比82.30%。其中,互联网车险份额比财产保险公司整体市场低33.05个百分点;而意健险则体现出与互联网更高的适配性,占比高于财产保险公司整体市场(12.18%)27.93个百分点。

(一)互联网车险业务情况

1. 互联网车险业务持续负增长

2020年,互联网车险累计保费收入220.60亿元,延续2019年负增长趋势,同比下降19.64%。

2. 互联网车险业务发展与人口数量、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主要集中于东南发达区域

2020年,互联网车险保费规模排名前五地区为山东省、广东省、江苏省、浙江省和河南省,累计保费收入88.31亿元,占比40.17%,和车险整体市场的区域分布趋势一致。虽然西部地区互联网车险规模较小,但是受线下机构铺设较薄弱的影响,当地互联网车险渗透率普遍较高。

3. 互联网车险市场集中度进一步下降

2020年互联网车险保费规模排名前五的公司分别为大地保险、平安产险、太保产险、人保财险、泰康在线,累计保费收入121.18亿元,CR5 为54.93%,较2019年下降14.51个百分点,集中度持续下降。

4. 自营网络平台是互联网车险主要业务来源,但业务贡献度逐渐下滑

2020年,互联网车险业务中自营网络平台保费收入占比60.31%,较2019年下降7.91个百分点,保险专业中介机构保费收入占比28.22%,同比上升7.78个百分点, 第三方网络平台保费收入占比9.23%,同比下降0.50个百分点。

(二)互联网非车险业务情况

1. 互联网非车险业务维持正增长,但同比增速有所回落

2020年互联网非车险累计保费收入577.35亿元,同比增长2.35%。从具体险种看,除信用保证险外,其余互联网非车险险种累计保费收入均实现同比正增长。从主体增速来看,超一半的保险公司互联网非车险保费实现同比正增长。

2. 互联网意健险业务维持较高增速,保费规模跃居互联网财产保险首位;信用保证险保费规模大幅收缩

2020年,互联网意健险累计保费收入320.05亿元,同比增长19.70%。自2020年1月起,互联网意健险保费收入开始超过车险且差距不断拉大,截至年底,超过互联网车险12.46个百分点;主要是由于互联网短期健康险紧抓用户需求,产品简单透明、性价比高、投保智能高效,同时疫情下健康保障意识大幅提升、社交图谱集群化效应凸显。信用保证险方面,鉴于个别网贷平台出现不同程度的违约风险情况,信用保证险迎来新规,各家险企纷纷收紧融资性信用保证险业务,规范业务流程,提高风控级别。2020年,互联网信用保证险累计保费收入62.52亿元,同比下降52.18%。

3. 互联网非车险市场集中度远高于互联网车险,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发展强劲

2020年互联网非车险保费规模排名前五的公司分别为众安保险、泰康在线、国泰产险、人保财险和太保产险,累计保费收入377.14亿元,占比65.32%,较2019年下降0.75个百分点,但是仍比互联网车险CR5高出10个百分点。从具体公司情况来看,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在互联网非车险业务中表现优异,2020年合计保费251.86亿元,占比43.62%。

4. 互联网非车险业务主要来源于第三方网络平台,专业中介机构渠道次之

2020年,互联网非车险业务中第三方网络平台保费收入占比54.55%,同比下降8.77个百分点,保险专业中介机构保费收入占比33.90%,同比上升9.48个百分点,保险自营网络平台占比9.49%,同比下降0.75个百分点。

5. 互联网非车险热销产品中短期健康险、退货运费险表现突出

各类科技应用飞速发展,各类互联网平台层出不穷,为互联网非车险的产品服务场景化创新、营销精准触达、用户体验优化提供了机遇,如快速迭代的百万医疗、电商场景的退货运费险、出行平台的航意航延险、移动支付的账户安全险等。根据保险业协会对2020年前60款热销产品监测,短期健康险产品有27款,累计保费收入占比48.12%,主要为百万医疗产品;意外险产品7款,累计保费收入占比6.61%,主要为航空意外险和个人人身意外险。此外,在各类热销产品中,退货运费险承保保单数量最高,保费收入呈现持续较快增长态势,保费规模排名前三的分别为国泰产险、众安保险和大地保险。

4、互联网财产保险市场分主体情况

1. 互联网财产保险市场集中度下降,竞争更加充分

2020年,互联网财产保险保费规模排名前十的保险公司分别为众安保险、泰康在线、人保财险、太保产险、国泰产险、大地保险、太平财险、平安产险、京东安联、阳光产险,累计保费收入622.12亿元,占比77.96%,较2019年下降4.46个百分点。

2. 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保费规模占比超三分之一,非车险业务发展强劲,其中意健险表现更为突出

受疫情影响,消费者对零接触消费模式愈发关注,这也为专业互联网公司业务拓展提供了较好的机遇。2020年四家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累计保费收入280.60亿元,同比增长19.27%,占比35.17%,较2019年上升7.11个百分点;累计承保保单数量96.49亿单,同比增长4.46%,占比34.52%,较2019年上升1.78个百分点。在互联网非车险业务方面,四家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累计保费收入251.86亿元,占其整体业务比重89.76%,高于传统财产保险公司26.84个百分点。一方面,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在车险服务领域不具备比较优势,促使其聚焦非车发展;另一方面,百万医疗等网红产品在具备较高互联网适配性的同时,对技术迭代、产品创新等都有较高要求,而这也是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的优势所在。从具体险种来看,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意健险保费收入在其总保费收入中占比超六成,占据互联网意健险总保费的半壁江山。

3. 传统保险公司在互联网车险经营中占据比较优势

2020年传统保险公司累计保费收入517.35亿元,同比下降14.25%,占比64.83%;累计承保保单数量183.03亿单,同比下降3.54%,占比65.48%。从分险种来看,传统保险公司在互联网业务拓展中,车险经营更占据优势,主要是由于车险对线下服务要求较高,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需进一步强化线上销售线下服务相结合的能力。2020年,传统保险公司互联网车险业务保费收入总计191.86亿元,占整体互联网车险业务比重86.97%。

5、对互联网财产保险市场的思考和建议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作为当下消费主流的以80、90后为主的“新中产”人群正逐步养成网络消费习惯,该人群具有年轻、新事物适应性强、受教育程度高、主动保障意识强的特征,正是互联网保险的主要目标客群。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 47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0.4%,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7%。与此相比,中国互联网保险用户2亿多人,可见互联网保险仍具有较大的潜在增长空间。

(一)当前存在的风险和问题

1. 后疫情时代经济风险压力

2020年,在新冠疫情黑天鹅事件全球性蔓延、中美摩擦升级等影响下,我国和主要经济体都遭受了较大的冲击。当前国内疫情已经得到控制,但仍面临境外输入性疫情压力等不可控因素,预计国内经济影响将会一定程度地持续存在。国内保险市场面临新的形势,保险存量用户和新增用户的风险管理是业内较大的挑战。

2. 信息不对称引发逆向选择和纠纷风险

互联网保险业务与传统线下业务不同,由于保险公司与投保人无法面对面接触,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沟通限制和信息不对称,由此可能导致的逆向选择以及纠纷风险都不容忽视。一方面,保险公司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中,风险监测预警和早期干预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提高风险识别和处置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部分保险公司存在信息披露不全面等问题损害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由于保险人和投保人缺乏正面沟通,投保人可能对保险产品条款产生误解,从而产生诸如保险利益难以确认等赔偿纠纷。

3. 新技术放大潜在风险,应对能力亟待建设

互联网保险业务对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在极大提升社会生产力的同时,也带来了隐私保护、信息安全等方面的诸多问题。伴随着新技术在保险行业的应用,此类风险也相应进入保险领域。例如,基于大数据的个性化核保过程意味着更多维度数据的埋点、采集与应用,一旦发生信息泄露,后果会更加严重。诸如此类的风险,需要保险业积极投入,共同提升风险管理能力。

4. 互联网创新产品设计和科学定价存在难度

当前,大多数创新型互联网保险产品都属于首创,产品设计需要兼顾产品本身属性和网络化操作要求,即进行在线咨询、投保、理赔和售后服务等,这在提高了产品设计适应性的同时,也带来了相应的风险。此外,由于互联网保险业务开展时间不长,没有太多的历史数据积累,消费者行为习惯相较传统产品难以预测和控制,这对互联网保险的产品科学定价也形成了一定的挑战。

(二)下一阶段的思考和建议

1. 推进财险业务线上化工作,强化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为更好地服务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向消费者提供更便捷高效的保险服务,财产保险公司应积极提升业务线上化水平,优化丰富“非接触式服务”渠道;同时,通过线上赋能传统线下业务,探索线下服务的数字化转型,加强线上线下业务的有效联动,做优存量、做大增量、做好服务,提高消费者对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保险产品和服务的满意度。

2. 强化科技应用,激发行业发展新动能

互联网保险场景碎片化、交互频次高、交易时效强、业务峰谷波动大等特点推动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在行业的应用,使保险公司建立起更加全面的业务流程、更加完整的业务监控体系,从而实现业务流程的智能化运营。保险公司需借助新兴技术带来的强大计算资源和大数据分析处理能力,对用户数据、保险业务场景数据和外部大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和快速适配,并建立起应对多元化场景需求、多样化产品类型、多层次产品运营、多维度风险监控要求的智能化保险运营体系。

3. 坚持融合创新,提升线上保险产品和服务价值

当前,互联网财产保险市场,保险公司对互联网渠道掌控力较弱,需树立互联网思维,从价值转移迈向价值创造,利用线上技术形成差异化能力。围绕科技创新、社会服务、居民消费等重点领域,迭代创新保险产品,例如拓展UBI、网约车等创新产品。同时,形成更丰富完善的保险服务供给,做厚保险服务的价值,强化自身核心竞争力。

4. 坚持合规经营,在保障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同时切实保证风险可控

随着互联网保险业务的迅速发展,不断涌现出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给保险消费者带来困扰的同时,也影响了互联网保险的健康发展。保险行业应本着“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在更好地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基础上,进一步规范经营行为。从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角度出发,通过完善信息披露、制定线上服务标准、建设线上销售追溯体系、保护客户信息安全等方面,提升线上消费者满意度。同时,进一步完善保险在线业务风险防控体系,运用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技术提高保险业务风险识别和处置的准确性,防止风险交叉传染。健全风险监测预警和早期干预机制,提升风险防控的及时性。

2019年中国短视频行业发展现状与商业模式分析

短视频即短片视频,是一种互联网内容传播方式,一般是在互联网新媒体上传播的时长在5分钟以内的视频传播内容;随着移动终端普及和网络的提速,短平快的大流量传播内容逐渐获得各大平台、粉丝和资本的青睐。2019年初步估计我国短视频市场规模达到1007亿元。2019年Q3我国互联网用户短视频使用时间比重为28%。2019年我国短视频用户男性特征显著,并逐渐向中青年人群渗透。

我国短视频市场规模高速增长,2019年市场规模近1007亿元

2017年-2018年短视频行业流量基础增长迅速,2018年初,短视频行业市场格局初定,头部平台逐渐开启商业化变现道路,迅速完成了从“流量积累”向“流量变现”的转变。2018年我国短视频行业市场规模为467亿元,较2017年增长744.67%。初步估计到2019年突破1000亿元,达到1007亿元。

我国短视频应用MAU保持增长但增速放缓,2019年9月短视频应用MAU达到8.1亿人

我国短视频应用MAU保持增长,增速逐渐放缓,从2018年9月的90.23%到2019年9月放缓至24.79%。2019年9月我国短视频应用MAU为8.1亿人,同比增长24.79%。

我国短视频用户男性特征显著,逐渐向中青年人群渗透

2019年中国短视频APP男性用户比例为54%,略高于女性用户46%。从年龄分布来看,25-35岁人群占比高达51.3%,短视频正逐渐从24岁以下青年人群向中25-35岁中青年用户群体中渗透。从学历分布来看,高中及以下较低学历人群特征明显,占比高达80%,TGI指数为104.2。本科及专科人群占比较低,共占据总体人数两成。

——更多数据及分析请参考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短视频行业市场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标签:2019年app渗透工具


已有2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 访客

    访客  评论于 2022-07-11 06:34:16  回复

    ,医疗跟教育各方面。原本大家都聚在单位上班,现在很多人选择了居家办公,原本必须去医院才能诊断病情,现在也提倡线上诊断,原本的课堂教育变成了在线教育。这些方式的改变,使得人们发现原来生活可以多样化,比如说在线教育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于是有人说在线教育必将是未来教

  • 访客

    访客  评论于 2022-07-11 09:50:05  回复

    的规范和相关风险的防控,通过多种监管措施有效部署和推进行业结构转型升级,以推动互联网保险向更高质量的方向发展。2020年,明确互联网保险销售行为可回溯管理要求,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出台《关于推进财产

欢迎 发表评论:

网站入侵排行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