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hacker发布时间:2022-07-30分类:黑客教程浏览:135评论:2
关于提高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改革攻坚、实现科学发展的关键时期,全社会对教育问题的关注度、敏感度、期望值空前提高,教育工作的外部环境日益复杂,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关于提高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改革攻坚、实现科学发展的关键时期,全社会对教育问题的关注度、敏感度、期望值空前提高,教育工作的外部环境日益复杂,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任务繁重艰巨。完成好今年的工作,各级教育部门特别是在座的同志们肩负重大的责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对加强党的建设、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执政能力和水平提出明确要求。我们一定要牢记“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对人民群众负责,接受人民群众监督,不断提高教育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第一,必须立足大局,明确工作定位。进一步明确教育工作的战略方向、找准工作定位,既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着眼于现代化建设全局谋划教育改革和发展,又要强基固本、不断提高教育服务大局的基础能力和水平;既要有全球视野、瞄准国际前沿,借鉴经验、应对挑战,又要坚持一切从基本国情出发,牢牢把握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既要着眼长远、体现研究制定规划纲要中明确的基本思路和总体导向,又要立足当前,扎扎实实推进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既要加强战略谋划,努力从党和国家重要决策部署中寻求工作着力点,又要注重统筹协调,从教育与其他领域关系中找准工作结合点,凝聚力量、集中优势、集成资源,提高工作的整体效应。
第二,必须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环节。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必须找准着力点、选好突破口,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环节。比如,义务教育要以推进均衡发展为突破口,加快学校校舍、设备、教师标准化建设,健全教师校长流动机制,促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建立城乡一体化发展机制,率先在县域内实现均衡发展。要通过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效缓解“择校”、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等老大难问题。又比如,职业教育要以加强与行业企业的紧密合作为关键,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鼓励校企合作、顶岗培养,推动工学结合,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双证书”制度、“双师型”教师队伍、基础能力建设以及毕业生就业创业等工作,促进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再比如,高等教育要以创新人才培养为中心,推动教育质量全面提高。要加快教育教学改革步伐、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师德师风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统筹好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功能,整体提高学生素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以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思路新举措,积极影响和有效引领中等教育以及初等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营造全社会关心创新人才培养的环境氛围,构建大中小学创新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
第三,必须科学调研,增强前瞻性、预见性和针对性。调查研究是正确制定教育政策的前提和基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谈不上决策权。科学调研是科学决策的基础,而科学决策则是科学执政、科学发展的前提。要清醒地看到,一些应该做好的事情没有做好、一些本来可以解决的问题久拖未决,大都与调研不深、心中无数,思路不清晰、决策不科学有关系。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面对艰巨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面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深入调研,努力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才能不断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实效性。一是深入调研。各级教育部门领导干部都要深入基层、注重实践,带头深入教育教学第一线,形成联系学校制度和听课制度。认真研究思考教育教学工作中深层次问题,及时总结、推广基层创造的新鲜经验和有效做法,及时解决热点难点问题,不断深化对新时期教育教学工作特点、规律的认识,使我们的工作更加符合实际、更加富有成效。二是长远谋划。当前要抓紧开展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研制,完善中长期规划,充分尊重和发挥好民主党派、专业咨询机构、教育学会和科研单位以及驻外教育处组的作用,加强对国内外形势特别是科技进步、产业发展、人口变化、社会结构等调查分析,深入了解各行业、各领域对教育的需求特别是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三是科学决策。要坚持科学理论指导,切实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能力,提高宏观教育政策研究能力和决策能力。要建立健全重大决策、重大工程和改革的咨询、听证制度以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提高运用民主方法、凝聚共识从而推进工作的本领,提高教育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第四,必须转变职能,提高管理水平和执行能力。事业越是发展、改革越是深化,越是需要加强管理、改进管理。要牢固树立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公平的理念,坚持一手抓改革发展,一手抓科学管理。要切实改进管理缺位、管理越位、管理错位的状况,切实解决工作中不敢管、不愿管、不会管的问题,切实做到管理及时、有力、到位。一要改进管理方式。加快推进由传统的办教育向管教育转变,由管理微观向管理宏观转变,由直接管理向善于应用综合手段管理转变,切实做好统筹规划、政策引导、监督管理和提供公共教育服务的职责。既要全国一盘棋,确保政令畅通,又要加强分类指导,不搞一刀切。二要改进工作作风。要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行风、正学风、树新风。要大力提倡勤政、高效、廉洁的政风,克服一些地方和部门不同程度存在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大力倡导情系人民、竭力为群众排忧解难的行风,根除少数党员干部对群众利益不关心、对工作不负责的思想和习气;大力提倡求真务实、科学严谨、默默耕耘的学风,纠正有的地方、学校和个人在学术上存在的急功近利、弄虚作假的行为。要更加注重抓执行、抓落实,脚踏实地推进工作,做到责任到人、落实到位。要大力强化监督检查,研究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及时调整完善政策措施。要充分肯定教育系统这支队伍是一支忠于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队伍,是一支能够让党和人民放心的队伍。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目前教育系统也确有少数同志宗旨意识不强,责任心事业心不够,问题研究不深入,工作作风学风不扎实,甚至出现一些违规违纪违法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教育系统的形象,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危害了党的教育事业,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听之任之。要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使教育系统的同志们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始终坚持党的利益高于一切、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一诺千金、说到做到,多办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的实事、好事;踏实治学、严谨自律,恪守学术道德,树立优良学风。三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适应依法治国方略深入实施的要求,认真梳理现行教育法律、法规和规章,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不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抓紧修改,能够上升为法律规范的要尽快进入立法程序,使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教育系统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知法、懂法、用法,学会并善于依法处理教育工作中各种实际问题,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第五,必须善于协调,进一步促进全社会形成关心支持教育的合力。教育是国家和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是全社会共同的事业。我们不仅要埋头苦干、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还要以满腔热忱、耐心细致、任劳任怨的态度,最大限度地动员和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努力争取全社会的广泛支持。一要紧紧围绕规划纲要颁布实施和“十二五”规划的研究编制,积极主动地做好教育政策的宣传工作,做好教育热点问题的释疑解惑工作,做好社会舆论的引导工作。要善待媒体、善用媒体、善管媒体,努力提高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要拓宽听取广大师生和社会各方面意见建议的渠道,把全社会的意见建议进一步集中起来,把全社会重视和关心教育的热情力量进一步凝聚起来,把全社会参与和支持教育的积极性进一步调动起来,为教育改革发展稳定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氛围。二要进一步推动各级党委政府健全教育优先发展的体制机制,完善部部合作、部省(区市)合作机制,探索省际间教育协作机制,完善利用、协调和整合各种教育资源的有效模式。特别是在开展重点工作、完成重大任务时,不仅要考虑自己怎么做,还要考虑社会怎么做,更好地发挥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和支持教育的强大合力。三要扩大社会资源进入教育的渠道,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捐资助学、投资办学,形成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格局。
最后,我要特别强调一下廉洁自律和维护稳定两个问题。学校是教书育人的神圣殿堂,在廉洁自律方面理应有更高要求。应该说,教育系统反腐倡廉建设成效是明显的,但也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也成为腐败案件易发多发的领域。我们必须警钟长鸣、常抓不懈,不断加强反腐倡廉建设。领导干部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要守土有责、守土有方、守土有效,进一步严格要求、严明纪律、严肃查处,坚决遏制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决不让腐败玷污教育这一方净土。
稳定压倒一切。越是在形势复杂、任务繁重的时候,越是要切实做好稳定工作。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各类矛盾和风险有所增加,教育改革发展的任务繁重,保持教育系统的稳定关系全局。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主要领导要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落实稳定也是硬任务、是第一责任的要求,加强对影响教育系统稳定因素的分析和把握,及时排查和化解矛盾和纠纷,完善维护教育系统稳定的体制机制,确保教育系统的和谐稳定,为教育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为全社会的和谐稳定作出积极贡献。
大学生应做好表率作用,依法行使各项民主权利,积极参与政治生活,自觉守法并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高素质群体,拥有较为科学的民主、法治思想,能够在学习、生活及以后的工作中自觉自发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建设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学生普遍树立有正确的价值观,站在正义的一边,站在道德的一边,不歧视弱势群体,不纵容违法犯罪,是社会公平正义的代表。在纷繁复杂的利益关系中,在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关系中,我们大学生坚守立场,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
建设诚信友爱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学生能带头做到互帮互助、诚实守信。相信通过努力,全社会就能逐渐形成诚信友爱的氛围,不再有恶意的欺骗,不再有恶毒的谎言,不再有冷漠的看客,不再有冷酷的袖手旁观者。在精神风气上,大学生理应成为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
扩展资料:
大学生可以充分发挥年轻人的创造性思维,多思考、多实践、多创造、多创新。每个大学生都掌握了一定的通识知识以及相关的专业知识技能,在校又有博学多才的教师和便利的条件资源,这使得大学生相较其他群体在创造上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
大学生是发展生产、创造财富、保护环境的坚实力量。被称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要拿出我们的知识与创造力,拿出我们的热情与干劲,拿出我们对生命对世界的爱,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而努力奋斗,为建设美好的和谐社会加油。
1、实现学校高质量发展,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着力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2、引导学生读“国情”书、“基层”书、“群众”书,引导学生求真学问、练真本领。
3、要回归本分,教师要潜心教书育人。要做到“德高”,“学高”,“艺高”。
4、要用知识体系教、用价值体系育、用创新体系做,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促进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
5、推动办学理念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努力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加快建设高等教育强国。
6、特别对于应用型高校而言,要准确定位,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
校发展规划是指学校根据国家或地区教育发展战略计划的要求,结合自身条件,对学校未来三至五年内要达到的主要目标和发展途径,如学校发展目标、发展规模与速度、组织结构、人力资源、办学条件和实施策略等方面所做的安排。学校发展规划包括确定社区未来三至五年对学校的需求,寻找学校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展望学校发展的前景和目标,提出实现这些目标优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办法、行动计划和措施。
第一、学校发展规划绝不是几位校长冥思苦想的结果,也不是请人捉刀代笔的文案,它应是校长、教师、投资方、学校管理者、学生家长、学校管理委员会、地方教育官员等共同参与,立足于学校实际制定的学校发展的行动计划。
第二、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应立足过去,指向未来,既有对过去的诊断和分析,又有对未来的预测和憧憬。规划强调把握现在,任何一种规划都不是“为规划而规划”,它强调的不仅仅是静态的结果,更关注动态的规划及其实施过程。从本质上讲,它是一种过程,而不是一种结果。
第三、从时限上看:学校发展规划往往是学校三到五年的远景规划。其意义在于通过学校发展设计,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学校发展规划是一种手段,而不是一种目的。它主要是通过成功地应对教育改革和变化,提高学校教育的质量水平。因此,学校发展规划的中心应放在满足学生的教育需求和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上。与此同时,也应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专业技能获得。
调动积极性 调整建设方向
明晰法律法规法令的政策解读。《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依法管理民办教育,积极探索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分类管理。我国独立学院的民办性质不是针对其资产组成性质,而是指采用非经常性国家财政拨款支持的社会力量在办学,是体现机制上的民办性质,对非营利性的独立学院不应看成民办企业而应等同公办事业单位。营利性的独立学院可定性为私立大学,按民办企业的方式进行相应管理。具体讲:非营利性的民办学校作为公益性事业单位,应该享受公办学校同等待遇,法人登记应按事业单位获得身份确认。出资人要求有合理回报的,应视为与独立学院的借贷关系计入学校办学成本,在协议中明确回报方式,包括回报的时限和数额;非营利性学校的法人财产应作为公益性法人财产属于国家教育事业的公有财产而加以严格管理和监督。营利性独立学院应按新制定的条款执行。
充分调动独立学院发展中各利益相关者的积极性。建议引导、鼓励、扶持部分由教育集团和私人全额出资举办的独立学院向营利性学校发展,制定营利性民办学校的相关政策,给予国家扶持民营企业发展初期的类似优惠政策;对非营利性民办学校作为公益性事业应当依法享受与公办学校同等待遇,包括税收和其他优惠政策。各级政府应该有专项经费支持各类独立学院,包括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学校。鼓励全社会各种形式的主体参与独立学院的办学,包括地方政府、民间出资人、主办学校和社会各方,调动全社会参与办学的积极性。
建立统一协调的政府管理机制。建议由国务院牵头,根据《教育规划纲要》,在修订和完善《民促法》的同时,所涉及的教育、人事、税务等相关部门做出相应的法规修订,区别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民办学校的不同定位,制定相应政策,尤其是解决独立学院在土地、税收、法人登记等方面的问题,落实教师待遇等与公办学校同等待遇的相关政策。
实行多样化分类指导,明确不同类型独立学院的发展规范和调整方向。建议独立学院发展上实行“政府主导、分类管理,一省一策、一校一议,因地制宜,属地管理”。我国的独立学院在不同省份、不同学校都有很大差异,每所学校都存在独特的个性。有必要从促进和完善独立学院的发展角度,实事求是地处理每所独立学院发展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以推动《26号令》的有效落实。部分独立学院可以收归国有,有些独立学院可以由当地政府支持转为公办大学。转为民办学校的独立学院,要对其办学资质进行严格审核,评估其办学质量的保障体系,重新确定其办学层次,部分达不到标准的应转为专科层次或培训机构。由母体学校单独举办的校中校性质的独立学院,应着重与母体学校管理上的实质性剥离,引导其与母体学校错位发展。
发挥教育部门和地方政府各自的积极性,加强对独立学院健康发展的有效管理。地方政府在制定“十二五”规划和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时,应将落实独立学院健康发展纳入其中,并给予相应扶持。特别要健全政府教育部门对民办教育包括独立学院的专门管理机构和相应职能管理体系。
加强监督 鼓励多元化办学
在落实《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的过程中,重点应放在资产评估过户和学校法人财产的监管上,特别是无形资产的评估和区分实际投资的资产与滚动发展的资产。对无法过户的土地及建筑资产要有合法的使用协议书;对要求回报的出资人和举办学校必须有明确回报方式、回报时限的协议合同;对拟举办营利性独立学院的学校,对已形成的滚动发展的资产归属上可给予政策上倾斜,但必须对其办学资质重新评估、认定。
加强对独立学院法人财产权的监督和管理。重点是完善董事会制度,明晰董事长和董事的界限,避免董事会成员直接干预学校的内部办学、挪用学校资产。完善董事会对公益性事业的法人财产监督机制,包括来自政府的监督管理。密切关注转设、转让和停办过程中可能面临的独立学院作为教育公益性资产的流失问题。并对转设学校办学资质重新审核。
对非营利性独立学院资产投入、办学方式应允许多元并存,鼓励多种模式办学。关键是明晰学校法人资产的资本构成,建立政府和学校内部对学校法人财产和现金流的监管机制,防范资产流失。
进一步明确营利性和非营利性的民办学校的身份定位。给予非营利性独立学院与公办学校同等的法律地位,并参照公办学校理顺教育行政管理;应鼓励其继续多方筹措资金,包括政府支持和社会捐赠,保证学校持续健康发展。
根据国务院、山东省和菏泽市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策部署,结合学院实际情况,制定菏泽职业学院2013— 2020年发展规划。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1、指导思想:秉承“学生至上、能力为本,适应社会、打造品牌”的办学理念,遵循市场经济和高等职业教育办学规律,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办学原则,深化教育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走“就业拉动、科研带动、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的办学路子,立足菏泽及周边地区,面向省内外培养经济社会发展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建成以工科为主,以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新兴化工、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为特色的高等职业学院。2、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和人才观,全面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加强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全面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更新教育观念,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相适应的办学机制、管理体制和育人模式。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办学理念,以质量求生存,以效益求发展,综合考虑学科门类、专业设置、师资力量等办学要素的合理配置。坚持改革、开放、发展、创新的原则,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加强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实现学院跨越发展。二、发展目标3、贯彻“一切为了学生成才与就业”的办学方针,全面深化教育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推动学校跨越发展。建设管理体制科学,办学条件完善,教学设施先进,师资力量雄厚,特色和优势明显,以高职为主,高职、成人教育和短期培训相结合,以工科为主,工商结合,人文学科协调发展,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同步发展,在省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的高等职业学院。三、发展规划4、办学规模。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积极开展成人教育、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实现多形式、多层次、多元化办学。到2020年,全日制高职在校生达到8000人,各类培训每年5000人次。5、校园校舍建设。学院规划建设占地1498亩,建筑面积51万平方米。2013年6月完成11万平方米的一期教学楼等建筑施工。2014年12月完成一期31万平方米全部建设任务。另外,通过商业开发,规划建设占地175亩、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的教师住宅区,2013年12月建成使用。6、师资队伍建设。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拓宽教师来源渠道,增加教师数量,改善师资队伍结构。至2020年专任教师达到900人以上,其中专业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达到70%以上;“双师型”教师达到专业教师的60%以上;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者达到65%以上。落实教师定期学习制度和到企业实践制度,专业教师每两年有2个月到企业或生产一线实践。力争经过7年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精干高效、专兼结合、开拓创新,与学校发展及社会需要相适应的、可持续发展的高水平师资队伍。7、专业建设。根据市场需求,形成以工科为主,以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新兴化工、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主要发展方向和特色,重点打造能源电气、材料化工、制造装配、信息物流、生物医药、建筑房产、传媒设计、经贸服务8个专业集群,构建面向市场、特色鲜明、宽窄并存、结构优化的专业体系,设计以全面素质教育、专业技术技能教育和创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方案,建设以“强能力、高素质”为质量标志的人才培养模式,精心打造省内知名、国内或行业内有影响、特色鲜明的品牌特色专业。2015年专业达到15个;2020年专业达到30-40个,省级以上品牌、特色专业5个,省级以上精品课程10-15个。8、实验室及实训基地建设。以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为依据,以培养职业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以满足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需求为前提,建设一批现代科技含量高、工程技术氛围强、实践环境好、职业教育特色鲜明的实验室和实训基地。2013年重点建设能源化工、装备制造、信息技术三大实训系统。2020年完成组建具备教学、科研、培训、鉴定和技术服务等综合功能的职业技能实训中心;建立与学校专业特色相配套的职业技能资格鉴定站;根据企业产品开发推广的需要,校企联合建立各专业的校内“教学型”实训基地和“生产与教学合一型”校外实训基地,形成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9、图书馆建设。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则(修订)》要求,以实现图书馆“文献资料的电子化、数字化、网络化和虚拟化,图书馆及其资源管理的计算机化”为目标,抓好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和读者服务工作,2020年馆藏图书达到80万册。把图书馆建成特色鲜明、管理科学、功能齐全、服务优良、环境优美,能最大限度满足读者需要,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提供切实有效的文献信息保障的现代化图书馆。10、教育科研工作。重视教育科研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作用,坚持科研为教学服务,提高学校的科技开发水平和研究开发能力。完善教育科研工作的激励机制,抓好一批学科学术带头人,带动科研工作的开展。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设置科研专项基金,积极鼓励支持教师承担国家级和省级课题的研究。2020年前,建立5个左右产学结合研究机构,编写20部以上高质量的校本教材。11、校园网络建设。本着“统一规划、软硬并重、分步实施、以点带面、重点突破”的建设原则,加强信息技术投入和培训,有计划、分步骤使学校从环境、资源到活动逐步实施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全面提高工作效率、教学质量、科研实力和管理水平。2013年7月初步建成新校网络系统及相关的配套设施,基本实现数字化校园,构建一个以适应学生自主学习,师生网络交互、远程教学和教学资源管理为主的网络教育系统平台。12、校园文化建设。按照教育部、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以实施科学文化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导向,弘扬主旋律,突出高品位,加强管理,注重积累,努力建设体现时代特征和学院特色的校园文化。13、德育工作。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和《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首、教育为主、科学管理的方针,抓好德育课程的教学工作和社会实践活动,继续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科技文化艺术活动和技能大赛,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努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政治立场坚定,诚实守信,勤奋学习,勇于创业,品德优良,爱岗敬业,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团队精神,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四、重要举措和保障体系14、强化组织领导。努力建设一支开拓创新、团结奋进、求真务实的学院领导班子。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认真加强班子的理论学习,提高决策水平,改进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政绩观、人才观,形成民主、公正、清正、廉洁、高效的工作作风。加强系处级管理班子建设,建成一支有全新办学理念,以服务师生为宗旨,刻苦学习、爱岗敬业、善于开拓进取的管理队伍。15、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改善办学条件。新校一期工程建设投资10亿元,资金筹措渠道是:财政拨款0.5亿元,土地等资产出让收益7亿元,实体公司企业化运作3亿元等。基本建设债务从2013年至2015年分三年由市财政全额偿还。加强办学经费使用和管理,走产业支持、勤工助学、勤俭建校、建设节约型学院的道路,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16、推进育人模式改革,走产学结合之路。根据市场需求确定培养目标、专业及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实行产教结合、校企结合,促进教育与生产实践、技术推广、社会服务紧密结合。积极推进办学模式改革,实行与专业岗位要求相一致的“双证互通”教学,建立和完善弹性学习制度,逐步建立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学研结合,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进一步推动学院育人模式改革,实现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零距离”对接。17、健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体系。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方针,建立评估体系,完善评估和监测手段,加强评估领导,每年对教学水平、校园文化建设、德育工作等进行自评,促进学院全面发展。18、推进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完善校系(部)两级管理体制,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全员聘任制,形成竞争上岗、按劳分配、优绩优酬的管理运行机制。19、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和改进学校党建工作,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强化师德建设和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实行党员承诺制,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确保学院健康发展。
已有2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访客 评论于 2022-07-30 10:06:37 回复
上;“双师型”教师达到专业教师的60%以上;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者达到65%以上。落实教师定期学习制度和到企业实践制度,专业教师每两年有2个月到企业或生产一线实践。
访客 评论于 2022-07-30 20:46:34 回复
、办学方式应允许多元并存,鼓励多种模式办学。关键是明晰学校法人资产的资本构成,建立政府和学校内部对学校法人财产和现金流的监管机制,防范资产流失。进一步明确营利性和非营利性的民办学校的身份定位。给予非营利性独立学院与公办学校同等的法律地位,并参照公办学校理顺教育行政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