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侧
国内最专业的黑客技术博客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入侵后台 > 正文

安徽省查晓陆简历_安徽教育厅查晓陆怀宁人

作者:hacker发布时间:2022-07-17分类:入侵后台浏览:133评论:2


导读:目录:1、邓稼先主要成就2、黄梅戏的特点3、安徽怀宁有哪些历史名人。4、我姓查听长辈说我们家是战乱从安徽怀宁逃到安徽黄山的,请问我的祖先是怀宁人吗?叫什么名字...

目录:

邓稼先主要成就

主要成就:

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被称为“两弹元勋”。在原子弹、氢弹研究中,邓稼先领导开展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完成了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

他自1958年开始组织领导开展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对原子弹的物理过程进行大量模拟计算和分析,从而迈开了中国独立研究设计核武器的第一步,领导完成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前的爆轰模拟试验。原子弹试验成功后,立即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组织领导并亲自参与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和试验工作。

邓稼先不仅注重科技实验,还格外注重对科学理论的及时梳理和总结。邓稼先和周光召合写的《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研究总结》,是一部核武器理论设计开创性的基础巨著,它总结了百位科学家的研究成果,这部著作不仅对以后的理论设计起到指导作用,而且还是培养科研人员入门的教科书。邓稼先对高温高压状态方程的研究也做出了重要贡献。

为了培养年轻的科研人员,他还写了电动力学、等离子体物理、球面聚心爆轰波理论等许多讲义,即使在担任院长重任以后,他还在工作之余着手编写“量子场论”和“群论”。

扩展资料:

邓稼先(1924—1986),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

1924年出生于安徽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1935年考入志成中学,在读书求学期间,深受爱国救亡运动的影响。1937年北平沦陷后,他曾秘密参加抗日聚会。后在父亲邓以蛰的安排下,他随大姐去往昆明,并于1941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1948年至1950年,他在美国普渡大学留学,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毕业当年,他就毅然回国。

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邓稼先始终在中国武器制造的第一线,领导了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国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邓稼先

黄梅戏的特点

人民日报:黄梅戏起源于安徽省安庆地区黄梅时节上山采茶唱的独特戏曲唱腔“怀腔”与地名无关

黄梅戏起源于安徽省安庆市,一代黄梅戏大师严凤英就是安徽省安庆人。黄梅戏与湖北省黄梅县并无关联,并且黄梅戏一直用安徽省安庆市地方方言歌唱,起源于安庆地方黄梅时节采茶歌曲。大部分黄梅戏演员都是安徽人,而湖北省方言与安徽方言差异很大,湖北省只是借黄梅县地名虚构起源历史以争夺黄梅戏文化遗产。黄梅戏最初在湖北并没有太大知名度,后来湖北看到安庆黄梅戏演员拍摄的黄梅戏电影《天仙配》出名了,就筹建了湖北的黄梅戏剧院,但都是从安徽请的黄梅戏演员过去教他们唱,第一批就是从安庆请人过去援建。全国唯一的黄梅戏艺术节是在安庆举办的“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来过安庆的人都知道,安庆人说话婉转动听唱黄梅戏最正宗。黄梅戏文化深深植根于安庆人的血液和细胞中。

1879年10月14日上海 《申报》首次报道了安徽省安庆市集贤关外每年演出的黄梅调小戏(简称黄梅戏),这是历史文献记载的关于安庆地方戏曲黄梅戏的首次报道!民国学者程演生(天柱外史氏)在其专著《皖优谱》(1939年,世界书局,上海)中指出,安庆黄梅调小戏不能用于酬神,遭官方禁演,而且是安徽省的专属,即“他省无此戏也”。这些都是真实文献资料记载关于黄梅戏起源于安庆地区的记载。

戏曲界认定的”黄梅戏鼻祖“是蔡仲贤,蔡仲贤,字国清,诨名蔡老五,同治四年(1865)十一月十三日出生于安徽省安庆市望江县香茗山南麓蔡家大屋(今麦元乡中山村),民国三十一年(1942)殁于至德县(今东至县)马坑乡后河蔡坑,终年78岁。他幼年聪明伶俐,仅读两年私塾,竟将《三字经》、《千字文》、《四书》读完。其父蔡品端系本地徽班艺人。蔡仲贤小时因受父辈戏艺的熏陶,特别喜爱唱戏,还会唱民歌、小调。这个历史人物的记载是有史料和文献的。陆洪非写的《黄梅戏源流》说:“望江蔡仲贤是安徽最早的黄梅戏艺人,截至目前为止,在所搜集的有关黄梅戏源流的材料中,早于蔡仲贤的,尚未发现。”

黄梅戏是深受群众喜爱的地方戏曲剧种,也是安徽省重要的文化名片,从孕育、成形、发展、壮大,至今已走过两百年的时光。但是,对于这一重要的地方戏曲剧种的起源,一直众说纷纭。最近安徽省专家通过田野考察和资料研究,提出了新说法,认为黄梅戏起源于安庆地区。此说推翻了流传较广的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县的传统说法。

2015年11月,在安徽省市两级宣传部门的支持下,安庆市黄梅戏剧院以《黄梅戏的起源与发展》作为学术课题,聘请多位多年从事黄梅戏艺术研究的专家学者,对黄梅戏起源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调查研究。自2015年12月至2016年6月,通过7个月的田野调查,对民歌、时调、鼓书、灯戏、佛道音乐、青阳腔、高腔、弹腔等音乐进行调查和取样录制,调查地域涉及安徽、湖北、江西、江苏、陕西五个省区,采访对象达413人,收集民歌3000余首,录制音像达900多分钟。

参与此项调查的安徽黄梅戏研究者王秋贵说,黄梅戏的语言以安庆方言为基础,声腔以安庆民歌为基调,黄梅戏吸收的不少民歌早在黄梅戏诞生之前就已经在安庆地区流行。此次田野调查的一个重要发现是,远在千里之外的陕西省南部商洛地区,居住着许多清朝康、雍、乾时期从安庆各县迁过去的移民。他们早就失去了与家乡的联系,直到近年各家族才陆续寻宗认祖。尽管远隔千里,但他们至今还操持着安庆方言,还传唱着200多年前从老家带过去的民歌,其中不少民歌已经成为黄梅戏的声腔。比如商南《十二时会姐歌》无论是音乐还是唱词与安庆的《探姐》如出一辙。此外,商南的《偷情歌》与安庆的《玉美郎》,商南的《姐的心思娘难猜》与安庆的《手拉槐树望郎来》等也存在明显的对应关系。王秋贵说,这说明黄梅戏的声腔不是外来的,而是起源于安庆本地。

据课题组成员介绍,通过调查,他们发现黄梅戏的音乐95%来自安庆地区已经流传的民歌、花鼓戏、道情、弹词、高腔和徽调,而安庆地区当时又是民间戏曲的中心,这也佐证了黄梅戏起源于安庆地区。

此外,课题组通过对安庆方言与黄梅戏音乐的关系进行考察也发现,安庆方言与湖北黄梅方言的平仄关系存在明显差异,这种差异也直接反映到唱腔之中。课题组在报告中认为,安庆方言的特色之一,就是语音平缓,很少出现高低陡峭的跳度音律,因此决定了黄梅戏唱腔的波纹形状流畅,黄梅戏被观众称道的特色:易懂、易学、易唱,和安庆方言存在因果关系。

此前戏曲学术界一般都认为黄梅戏是清末湖北黄梅县水灾难民在流浪过程中带入安庆地区的,灾民传唱的湖北采茶调与安庆民间小调和其他戏曲形式融合形成了黄梅戏。但安徽戏曲研究者在查阅目前可见的所有关于黄梅戏的文史资料和田野调查中,都没有发现有关湖北采茶调在安庆传播的过程和事件。在调查报告中,安徽学者认为,湖北黄梅县发大水的时候,地处下游、地势更为低洼的安庆地区也是汪洋一片,难民想经过皖河流域各县进入安庆城内是不可能的,因此假定灾民沿途传播采茶音乐的路线图不能成立。

也有专家指出,当前能够证明黄梅戏起源的文献证据还很缺乏,此次调研中能找到的最早的记载黄梅戏的资料是1879年10月14日上海《申报》上的一则报道,证明在1879年之前,在安庆北门集贤关一带每年都有“黄梅调小戏”上演。戏曲史专家廖奔说,缺乏文献记载是地方戏曲普遍面临的共性问题,因此建议下一步要扩大文献的搜寻范围。

安庆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陈爱军表示,黄梅戏是安徽省的一张文化名片,弄清楚黄梅戏的起源对于更好地研究地方戏曲的诞生、发展的规律,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这一民族艺术瑰宝都具有重要意义。

黄梅戏起源有了新说——起源于安庆地区

安徽怀宁有哪些历史名人。

1、丁永泉(1892~1968)艺名丁玉兰,因排行第六,人称丁老六,总铺乡丁家嘴人,著名黄梅戏演员,有"南程北丁"(江南程积善、江北丁老六)之赞。民国15年(1926年)组班进入安庆市区演出,成为黄梅戏从农村进入城市的先行者。民国24年(1935年)又带班首闯上海,扩大了黄梅戏的影响。在演出中大胆探索革新,虚心吸取姊妹剧种的表演艺术,移植了一批剧目,为提高黄梅戏表演艺术和丰富上演剧目,做出卓越的贡献。丁永泉以嗓音圆亮、行腔流畅、吐字清晰、表演细腻著称,誉满大江南北。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也曾得其教益。1958年周恩来总理在合肥江淮大剧院接见黄梅戏演员,在省艺校任教的丁永泉参与接见并合影。

2、王星拱(1888~1949)字抚五,高河埠王家大屋人,我国著名教育家、科学家、爱国民主人士。1916年王星拱获英伦敦大学化学硕士学位回国,应蔡元培之聘,担任北大化学系教授兼二院主任,历任南京教育处处长、中央大学化学系教授兼教务长、安徽大学校长、武汉大学校长、中山大学校长,著有《科学概论》、《科学方法论》等作品。王星拱1910年加入中国同盟会欧洲支部,积极参加反清活动,曾与陈独秀等共同组织大学生俱乐部,并参加《新青年》的编辑工作。王星拱断然拒绝当局让其去台湾的要求,后因积劳成疾于1949年10月病逝于上海,刚上任的陈毅市长以"一代完人"的挽联,以示哀悼。

3、王来聘(不详~1633)怀宁人。明崇祯四年(1631年)武科会试,王来聘获第一,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武状元,授副总兵。崇祯五年(1632年),孔有德(明登州参将,后降清)据登州反明,官军久攻不下。次年二月,用火药攻城,城塌,官军杀入又被叛军击退。王来聘手持大刀身先士卒,再次登城拼杀,不幸受伤阵亡。清乾隆年间修《胜朝殉节录》赐谥"忠愍"。

4、王鸿寿(1850~1925)艺名三麻子,石牌人,清末民初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工老生、红生。他演老生戏,别具一格,尤以擅演关羽戏著称。塑造的关羽形象,于庄严肃穆、沉着稳重中显出蕴含于内的神威,林树森、李吉来、唐韵笙、李洪春等所演关羽戏,莫不宗之为法。周信芳早年曾得其教益。编演的代表剧目《徐策跑城》、《扫松下书》、《三搜苏府》等老生戏,《坝桥挑袍》、《过五关》、《古城会》、《水淹七军》、《走麦城》等单折戏,南北流传,盛行各地。

5、邓石如(1743~1805)原名琰,字石如,自号顽伯、完白山人等,白麟畈(五横乡白麟村)邓家大屋人。他的篆书参以隶意、熔篆隶于一炉;他的隶书,集各家精髓;他的楷书,真气弥漫,楷则俱备;他的篆刻艺术更以独树一帜的风格,巍然崛起于印坛。通过长期的艺术实践,产生了大量的艺术珍品,且形成书法理论上的独见:"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终成雄琚中国书坛数百年而不衰的一代宗师,誉为"千年一人"。

6、邓以蛰(1892~1973)字叔存,白麟畈(今五横乡白麟村)邓家大屋人,是著名书法家邓石如的五世孙,教育家邓艺孙的第三子,现代美学家、美术史家、教育家。1917年赴美,入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哲学,特重学习美学,是我国留学生到欧美系统学习的先行者之一。1923年回国,补聘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1927年到厦门大学任教,1928年转至清华大学。1933~1934年出游西欧意、比、西、英、德、法等国,访问很多艺术博物馆,归国后写成《西班牙游记》一书。自欧洲回国后,在清华大学任教,同时潜心从事中国书画及其美学理论的研究,并取得重大成果,写成《画理探微》、《六法通铨》、《病余录》(未写完)、《书法欣赏》。解放后,先后在清华大学哲学系、北大哲学系任教。1962年他把家中珍藏的邓石如大量书法篆刻作品捐献给北京故宫博物院,受到国家文化部的嘉奖。

7、邓稼先(1924~1986)白麟畈(五横乡白麟村)邓家大屋人,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是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的奠基者、开拓者之一,也是我国研制、发展核武器的主要组织领导者之一,被称为"两弹元勋"。1941年考取西南联大物理系,毕业后被聘为北大物理系助教。1948年,考入美国印弟安那州普渡大学物理系研究生。1950年8月29日,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9天后,毅然回国,从事原子核理论的研究。1958年起担任中国原子弹理论设计的总负责人,1964年10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之后又担任氢弹理论设计的负责人,1967年6月,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成为世界上第4个拥有氢弹的国家。1986年7月29日,他因积劳成疾,与世长辞。同年9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追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8、刘兰芝(生卒年不详)出生于汉朝,小市镇小吏港人。自幼聪明能干,长大后嫁与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夫妻恩爱,情投意合。然而刘兰芝活泼开朗的性格却为焦母所不容。在焦母的淫威逼迫下,焦仲卿不得已休弃了刘兰芝。刘兰芝含辱回到娘家,势利的兄长不顾她的反对,硬将她再嫁太守之子为妻。刘兰芝抗婚不成,为捍卫自己的爱情和婚姻自主权,在迎娶之日投河自尽,焦仲卿闻之亦自缢殉情。刘兰芝、焦仲卿忠贞、悲壮的爱情故事传扬开来,打动了世人,根据他们的故事创作的汉乐府著名长诗《孔雀东南飞》一代一代流传,成为千古爱情绝唱。

9、刘若宰(1595~1640)字胤平,号退斋,平山大塅人,明崇祯元年(1628)文科状元、书画家。刘若宰出生于书香门第,文思敏捷,出口成章。擅长书画,楷、行、草书均精绝。他常向朝廷举荐智勇忠贞的人才,明末名将史可法由安池道监军升为安徽巡抚,就是因为他的举荐。崇祯十三年四月十三日,他因积劳成疾辞世。死后追赠"詹事",赐祭葬,荫子,后因子馀王慧仕,加赠太仆太卿。旧时县学宫(今安庆市)前建有状元坊,刘若宰在安庆的府邸称"状元府",今安庆状元府宾馆得名于此。

10、陈独秀(1879~1942)原名乾生,字仲甫,号独秀山民,原籍怀宁县广济圩陈家破屋(今属安庆市郊区)人,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五四"运动总司令。1915年9月,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杂志,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首创者。创办的《新青年》、《每周评论》等政论刊物,对五四运动起了号召和指导作用。毛泽东同志曾高度评价陈独秀,称之为"思想界的明星"。1920年8月,在上海成立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组织--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把《新青年》改为小组机关刊物,大力传播马克思主义,介绍党的知识。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当选为中央局书记。后担任中共"二大"到"五大"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11、陈延年(1898~1927)怀宁县在城乡(今属安庆市)人,陈独秀长子。中国共产党早期著名政治活动家。1925年春,出任中共广东区委书记。是年6月,为声援上海"五卅"反帝爱国运动,他与邓中夏一起发动和领导了震惊中外的有25万工人参加的"省港大罢工"。1927年先后任中共江浙区委书记、江苏省委书记,当选为中共五届中央委员和政治局候补委员。是年6月26日,江苏省委机关被军警包围,陈延年为掩护其他同志脱险而被捕,狱中受尽酷刑,坚贞不屈。7月4日在上海龙华壮烈牺牲,时年29岁。

12、陈乔年(1902~1928)怀宁在城乡(今属安庆市)人,陈独秀次子。中国共产党第五届中央委员。先后任中央组织部副部长、湖北省委组织部部长、省委书记、江苏省委组织部长。上海爆发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李大钊、陈乔年等领导北京各界民众举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反帝示威游行,有力支援了上海工人阶级的斗争运动。1926年3月,陈乔年、李大钊等发动北京各界10万多群众举行请愿斗争,抗议日本等八国驻华公使向中国政府发出的所谓"最后通牒",军阀政府残酷镇压,酿成"三·一八"惨案,乔年在斗争中受伤,仍不顾个人安危,坚持指挥群众撤退。1928年2月26日,由于叛徒告密,陈乔年不幸被捕。在狱中,宁死不屈,同年6月6日,在上海枫林桥畔英勇就义,年仅26岁。

13、陈撄宁(1880~1969)祖籍怀宁洪家铺新陈埂。他是我国现代著名道教学者和道教著作集大成者,是第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陈撄宁自幼聪颖过人,才华出众。29岁时,历游九华、武当、崂山等名山胜迹,求师访友,穷研仙道之学。著有《四库全书不识道家学术之全体》文稿。民国6年,编写《道藏分类目录提要索引》。三十年代,任教上海仙学院,主编《半场月刊》、《仙学月刊》。先后著有《黄庭经讲义》、《孙不二女丹诗注》、《静动必成》等。1953年被聘为浙江省文史馆馆员。1957年中国道教协会成立,历任秘书长、副会长、会长等职。1961年中国道教协会设立研究室,主持编写《中国道教史提要》。此后,著有《道教起源》、《静动总说》等。

14、杨月楼(1844~1890)名久昌,谱名久先,以字行,石牌杨家墩人,清末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名列"同光十三绝"。因演《芭蕉扇》、《五花洞》、《蟠桃会》等猴戏,灵活如猴,有出入风云之概,又得外号"杨猴子"。被著名京剧老生张二奎收为弟子,与俞菊笙称为"双璧"。后掌著名班社三庆班。杨月楼嗓音宏亮,文武兼备,能戏偏多。演孙悟空出台时翻筋斗108个,在一定尺寸内不离故步,有"一般京剧非偏爱,只因贪看杨月楼"之誉。

15、杨小楼(1878~1938)杨月楼之子,谭鑫培义子,艺名小楼。石牌杨家墩人,清末民初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与梅兰芳、余叔岩并称"京剧三大代表人物",享有"武生宗师"的盛誉。擅演剧目甚多,据《中国大百科全书》记载有30多种。他扮相英伟,嗓音清亮,兼具"炸音";行腔朴实无华,富有韵味;擅从人物剧情出发,体现意境,重在神似。他又是一位爱国艺人,1937年日本侵占北平后,不顾安危,拒绝为冀东伪政权作"祝贺演出"。

16、杨石先(1897~1985)原名绍曾,怀宁县人,我国现代化学家、教育家。曾先后担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化学部主任,国家科委化学组长,中国化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第一至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1949年9月,他作为教育界代表出席了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并参加了开国大典。不久被任命为南开大学校长。1954年9月,受到周恩来总理的单独接见。1956年,开始研究当时在国内尚属空白的有机磷化学。毛泽东同志曾到南开视察他创办的两个农药车间。1963年后,研制出磷32、47和除草剂一号等4种新农药,获国家科研奖。之后,还研制出防治白叶枯病的新农药--枯叶净等10多种新农药,为促进农业生产做出了重大贡献。

17、杨兆成(1902~1926)原名杨自涛,化名杨昭,东广村(今月山镇新光村人),著名革命烈士,是安徽省第一个为革命捐躯的共产党员。1925年,杨兆成先后被推选为共青团安庆特支干事会书记、共青团安庆地方执行委员会书记,并迅速建立了团地委的各个工作机构。1926年1月,年过20刚入党的杨兆成任中央安庆特支书记兼安庆团地委书记,参与组织了纪念"二七"惨案死难烈士会议、反"三·一八"惨案的安庆市民游行大会、纪念"五卅"运动大会。1926年秋,杨兆成被捕,英勇就义,年仅24岁。1927年9月中共安徽省临委在《安徽省临委悼杨兆成同志》中,赞誉他是"青年工作的指导者"。

18、海子(1964~1989)原名查海生,高河镇查湾人,诗人。1979年15岁时考入北京大学,一时被誉为"天才"少年,毕业后任教于中国政法大学,1989年3月26日卒于河北省山海关。从1982年至1989年不到7年的时间里,海子以超乎寻常的热情和才华,创作出诗歌、文学评论、小说、随笔等近200万字的作品。已结集出版的有长诗《大地》、《海子骆一禾作品集》、《海子的诗》、《海子诗全编》。1986年他的作品获北京大学第一届艺术节"五四"文学大奖赛特别奖,1988年获第三届《十月》文学奖荣誉奖。2001年,荣获第三届人民文学诗歌奖。2000年,他的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编入到高中语文课本。

19、郝兰田(1832~1872)怀宁人,清末京剧老旦著名演员,京剧改革家王瑶卿之外祖父。原为徽戏演员,工老生。以唱《祭风台》(即京剧《借东风》)名遍皖中。大约在道光、咸丰之间来北京,因与程长庚同乡,搭入三庆班演唱。入班后,初演《天水关》孔明一角,声容并茂,气度高华,颇受观众赞赏。后因三庆班缺少老旦一工,郝自请改唱老旦。郝兰田能综合各家老旦之特长,并以老生唱法合旦腔韵味,而创制出老旦新腔。从此,京剧老旦一行的地位,一跃而上,始为剧界内外所重视。

20、程演生(1888~1955)谱名存材,字源铨,又字总持,别号天柱外吏、寂寞程生。平山程家大屋人,现代教育家、考古学家。程演生留学法国,获法国考古研究院博士学位,并任该院研究员。归国后,历任杭州华严大学文学主任、北京大学、暨南大学教授、安徽省第一师范学校校长。1932年4月接任安徽大学校长。民国34年抗战胜利,出任安徽学院院长,36年辞职至上海,新中国成立后,任上海市文史馆馆员。程演生著述宏富,著有《模范文选》、《离骚讲义》、《太平天国史考》、《圆明园图考》等二十余部。

我姓查 听长辈说我们家是战乱从安徽怀宁逃到安徽黄山的,请问我的祖先是怀宁人吗?叫什么名字?

怀宁县是查姓人口最多的县,有三万人,字派记得是,声洪名振显,道德达扬

邓稼先生平事迹

邓稼先的生平事迹:

1、早期经历

邓稼先,邓石如的六世孙 ,1924年6月25日出生于安徽怀宁县的邓家祖屋,也叫铁砚山房的祖居内。父亲邓以蛰当时是北京医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校哲学系教授, 与杨振宁父亲杨武之是多年之交, 母亲王淑蠲,操持家务。

邓以蛰四个子女,邓稼先排行第三,邓稼先出生8个月以后,随母亲和两个姐姐来到北平(即北京);1936年,考入北平崇德中学初中二年级,读至高一(因抗日战争,崇德中学在1939年停办)。这三年,他在英文、数学、物理方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崇德中学,与高他两班的杨振宁成为好友。

2、求学报国

邓稼先少年时光生活在国难深重的年代,七七事变以后,日本侵略军进入了北平城。不久北大和清华都撤向南方,邓稼先的父亲身患肺病,咳血不止,全家滞留下来。 1939年9月,邓稼先再入北平志成中学,读高中二年级。

1940年5月,邓稼先为避迫害,未读完高二,途径上海、香港和越南的海防、老街,到达昆明。7月-9月,在昆明升学补习班学习。9月,入四川江津国立第九中学,读高中三年级至毕业。

1941年,邓稼先进入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西南联大成立于抗战极端困难时期,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三校合并而成,条件简陋,生活清苦。尽管如此,联大却有非常良好的学术空气,先后培养出了不少优秀人才,邓稼先受业于王竹溪、郑华炽等著名教授,以良好的成绩圆满完成了大学四年的学业。

抗日战争胜利时,他拿到了毕业证书,在昆明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的外围组织“民青”,投身于争取民主、反对国民党统治的斗争。翌年,他回到北平,受聘担任了北京大学物理系助教,并在学生运动中担任了北京大学教职工联合会主席。

邓稼先在北京大学教学,他想的是,要到科学水平更高的美国去,学习更先进的知识,掌握更先进的知识后,报效祖国。抱着学更多的本领以建设新中国之志,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就获得了博士学位!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

3、毅然回国

邓稼先的成就,也纳入了美国政府的视线,他们打算用更好的科研条件、生活条件把他留在美国,他的老师也希望他留在美国,同校好友也挽留他,但邓稼先婉言谢绝了。1950年10月,他放弃了优越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和二百多位专家学者一起回到国内。

一到北京,他就同他的老师王淦昌教授以及彭桓武教授投入中国近代物理研究所的建设,开设了中国原子核物理理论研究工作的崭新局面。1956年,邓稼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与何祚庥、徐建铭、于敏等人合作,在《物理学报》上相继发表了《β衰变的角关联》、《辐射损失对加速器中自由振动的影响》、《轻原子核的变形》等论文。为中国核理论研究做出了开拓性的工作。

4、两弹元勋

1958年8月,邓稼先调到新筹建的核武器研究所任理论部主任,负责领导核武器的理论设计,随后任研究所副所长、所长,核工业部第九研究设计院副院长、院长,核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10月16日,以聂荣臻为主任的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成立。越来越多的仁人志士汇集到北京,紧张而有序地投入到这项秘密的工作中来。

从此,邓稼先把全部的心血都倾注到任务中去;首先,他带着一批刚跨出校门的大学生,日夜挑砖拾瓦搞试验场地建设,硬是在乱坟里碾出一条柏油路来,在松树林旁盖起原子弹教学模型厅;在没有资料,缺乏试验条件的情况下,邓稼先挑起了探索原子弹理论的重任。为了当好原子弹设计先行工作的“龙头”,他带领大家刻苦学习理论,靠自己的力量搞尖端科学研究。邓稼先向大家推荐了一揽子的书籍和资料,他认为这些都是探索原子弹理论设计奥秘的向导。

为了解开原子弹的科学之迷,在北京近郊,科学家们决心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研制出我国的“争气弹”。那时,由于条件艰苦,同志们使用算盘进行极为复杂的原子理论计算,为了演算一个数据,一日三班倒。算一次,要一个多月,算9次,要花费一年多时间,又请物理学家从出发概念进行估计,确定正确,常常是工作到天亮。作为理论部负责人,邓稼先跟班指导年轻人运算。每当过度疲劳,思维中断时,他都着急地说:“唉,一个太阳不够用呀!”

1964年10月,中国成功爆炸的第一颗原子弹,就是由他最后签字确定了设计方案。他还率领研究人员在试验后迅速进入爆炸现场采样,以证实效果。他又同于敏等人投入对氢弹的研究。按照“邓—于方案”,最后终于制成了氢弹,并于原子弹爆炸后的两年零八个月试验成功。这同法国用 8年零6个月 、美国用7年零3个月、苏联用6年零3个月的时间相比,创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扩展资料:

邓稼先(1924—1986),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

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86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87年和1989年各获一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由于他对中国核科学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邓稼先

谁是安庆的十大历史名人

1、陈独秀

中国近现代史上伟大的爱国者、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倡导者;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是五四运动的思想指导者;是马克思主义的积极传播者。

2、李公麟

北宋著名画家。字伯时,号龙眠居士。庐江郡舒城县(今舒城)人。神宗熙宁三年进士,历泗州录事参军,以陆佃荐,为中书门下后省删定官、御史检法。李龙眠即李公麟,字伯时,祖籍安徽舒城。

因安庆桐城城北有一龙眠山,李公麟曾长居于山下,所以又自号龙眠居士或龙眠山人。神宗熙宁三年进士,历泗州录事参军,以陆佃荐,为中书门下后省删定官、御史检法。

3、邓稼先

核物理学家,中国-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之一,中国研制和发展-的技术组织领导者之一,中国原子弹理论设计总负责人。

4、姚莹

字石甫,号明叔,晚号展和,因以十幸名斋,又自号幸翁,安徽桐城人。晚清史学家、文学家。从祖姚鼐,是桐城派古文主要创始人。

姚莹于嘉庆十二年(1807年)中举,次年为进士。此后曾游幕广东,在福建、江苏任过地方官。道光十六年,权两淮盐运使。

5、杨石先

中国现代化学家、教育家。民国18 年得校方资助,赴美深造,在耶鲁大学任研究员。两年后,获有机化学博士学位回国,继续执教南开大学。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杨石先

百度百科-姚莹

百度百科-李公麟

百度百科-陈独秀

标签:安徽教育厅查晓陆怀宁人


已有2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 访客

    访客  评论于 2022-07-17 13:03:50  回复

    端困难时期,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三校合并而成,条件简陋,生活清苦。尽管如此,联大却有非常良好的学术空气,先后培养出了不少优秀人才,邓稼先受业于王竹溪、郑华炽等著名教授,以良好的成绩圆满完成了大学四年的学业。抗日战争胜利时,他拿到了毕业证书,在昆明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的外围组织“民青”,投身

  • 访客

    访客  评论于 2022-07-17 14:24:35  回复

    社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1924年出生于安徽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193

欢迎 发表评论:

入侵后台排行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